单片机发展与80C51延时程序解析

需积分: 9 20 下载量 10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2-18 收藏 63KB DOC 举报
"单片机是将微处理器、内存、I/O接口等集成在单一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它由8位CPU、12MHz时钟电路、4KB ROM、128B+128B RAM、SFR、并行I/O口、全双工串行口、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以及外部存储器接口组成。单片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早期的Fairchild F8和Mostek 3870,到Intel的MCS-48和MCS-51,再到16位单片机和高性能8位单片机的并行发展。" 单片机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 1. 中央处理器(CPU):负责执行指令和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这里为8位。 2. 时钟电路:为CPU和其他组件提供同步时钟信号,频率为12MHz。 3. 程序存储器(ROM/EPROM):存储固定不变的程序,容量为4KB。 4. 数据存储器(RAM):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包括128B+128B。 5. 特殊功能寄存器(SFR):21个用于控制和状态的寄存器。 6. 并行I/O口(P0-P3):P0和P2可以作为外总线使用,用于输入/输出操作。 7. 串行口:全双工,支持串行通信。 8. 定时器/计数器:两个16位的定时器,用于定时或计数任务。 9. 中断系统:包含5个中断源,分为高低两级优先级,支持中断嵌套。 单片机的发展历程: 1. 第一代(1974-1976年):以Fairchild的F8和Mostek的3870为代表,集成度较低。 2. 第二代(1976-1978年):Intel的MCS-48系列成为典型代表。 3. 第三代(1979-1982年):8位单片机进入成熟期,Intel的MCS-51、Motorola的MC6801、Zilog的Z8系列问世。 4. 第四代(1983年后):16位单片机和高性能8位单片机共同发展。 关于延时子程序,给定的程序在6MHz晶振频率下会产生约252008us的延迟。程序利用循环计数实现延迟,通过DJNZ指令递减计数器并跳转,直到计数器清零。 80C51系列单片机中,P3口的部分引脚具有第二功能,如P3.0作为串行输入口(RXD)、P3.1作为串行输出口(TXD)。程序计数器(PC)是一个不可寻址的16位计数器,用于指示程序存储器中的下一条指令地址,而数据指针(DPTR)则是一个可寻址的16位寄存器,用于间接访问数据存储器。两者的区别在于PC用于指向程序存储器,而DPTR用于数据存储器的访问。当作为地址寄存器时,它们都参与地址形成,但作用范围不同,PC针对程序存储器的64KB空间,而DPTR则涉及数据存储器的寻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