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多线程实战:继承Thread与实现Runnable的方法
11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5
收藏 121KB PDF 举报
Java多线程应用实现方法是Java编程中一个关键且实用的主题,特别是在处理并发性和提高程序效率时。本文档旨在通过实例驱动的方式介绍Java中实现多线程的两种常见方法,即继承Thread类和实现Runnable接口。
首先,继承Thread类是创建多线程的一种方式。当子类直接继承Thread并重写run()方法时,代码结构通常如下:
1. 定义一个新的类,如`class 类名 extends Thread`,然后在该类中定义构造方法,成员变量(如属性1和属性2),以及run()方法,其中包含具体的线程执行逻辑。
2. 例如,`hello`类继承自Thread,并在run()方法中使用循环打印带有线程名称的信息。原始代码展示了如何创建hello类的实例和调用run()方法,但错误地使用了run()而非start()方法。这导致线程按照单线程顺序执行,因为run()只是执行当前线程的任务,而start()方法会启动一个新的线程。
正确的实现应该是:
```java
hello h1 = new hello("A");
hello h2 = new hello("B");
h1.start(); // 使用start()方法启动线程
h2.start();
```
调用start()方法后,两个hello线程会被独立执行,理论上可以并行运行,但由于Java线程调度机制,它们可能会交替执行,而非同时执行。
另一种实现多线程的方法是通过实现Runnable接口。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将线程逻辑与线程本身解耦,使得代码更具模块化。代码示例如下:
```java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MyRunnabl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5; i++) {
System.out.println(name + "运行" + i);
}
}
// 其他方法...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Runnable r1 = new MyRunnable("A");
MyRunnable r2 = new MyRunnable("B");
Thread t1 = new Thread(r1);
Thread t2 = new Thread(r2);
t1.start();
t2.start();
}
```
在这个例子中,`MyRunnable`类实现了Runnable接口,并提供run()方法。在main()函数中,创建Thread对象并传入Runnable实例作为参数,这样每个线程就会独立执行run()方法。
总结来说,Java中实现多线程有两种主要方式:继承Thread类和实现Runnable接口。无论选择哪种方式,理解线程的生命周期和正确调用start()方法至关重要。同时,Java线程调度策略、同步控制(如synchronized关键字)以及并发控制工具(如Semaphore、CountDownLatch等)也是理解和实践多线程编程的关键知识点。通过实践这些概念,程序员能够有效地编写并管理复杂的并发程序,提高程序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10-03-27 上传
2013-05-13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weixin_38690089
- 粉丝: 5
- 资源: 924
最新资源
- 行业文档-设计装置-一种切袋器.zip
- android应用源码高仿天天动听音乐-IT计算机-毕业设计.zip
- Assign3
- SMOK
- Luang:一个文件的简单Lua库即可翻译和格式化文本
- conf-deadlines
- tdd-checkout
- 基于python3.7+Qtpy5+opencv的交通监控图像处理.zip
- Sistemas-Distribuidos
- 网络IO模型 Linux环境下的network IO
- CSVFile
- IBM-Data-Analyst
- youshould:Web应用程序可帮助人们向朋友推荐事物
- node-asbs-dummy-ai:使用 node-asbs-lib 的虚拟船舶 AI
- vc在文件改变时得到通知,文件监控程序
- Famintos-Mobile:Projeto de Desenvolvimento 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