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1单片机按键扫描程序解析与示例

需积分: 3 17 下载量 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2-01 收藏 37KB PDF 举报
"C51单片机初学者分享的两种键扫程序,适用于学习和参考。" 在单片机编程中,键盘扫描是常见的输入处理方式,特别是在开发嵌入式系统时。C51是针对8051系列单片机的C语言编译器,用于编写控制程序。这里我们将详细探讨标题和描述中提到的两种键扫程序。 1. 行列反转扫描法 行列反转扫描法是一种常见的键盘扫描策略,它通过改变行线和列线的输入输出状态来检测按键是否被按下。在这个方法中,单片机首先将列线设置为输出线并置为0,同时行线设置为输入线。如果某个行线检测到低电平,说明对应列的按键被按下。然后,再将行线设置为输出线,列线设置为输入线,同样检查是否有低电平,从而确定按键所在的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定位到具体哪个按键被按下。 在给出的第一种程序中,`keyscon()`函数实现了这个过程。首先,`P3`口作为列线,全设为0。如果检测到`P3`口有非0的低电平位,说明有按键按下。接着,通过`switch-case`结构确定行号`i`。然后,再将`P3`口的高四位设为0,检查低四位,通过类似的方式确定列号`j`。最终返回行号乘以4加上列号,得到按键位置的编码。 2. 第二种键扫方法 第二种方法与第一种类似,但代码结构有所不同。同样是先扫描行线,然后扫描列线。不过这次,使用的是`if`语句而非`switch-case`结构来判断行和列。这种方法虽然可读性稍弱,但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更简洁。 在这个程序中,也是先将列线设为0,检查行线,然后反过来检查列线。通过比较`P3`口的值与特定值,确定行和列。最后,根据行和列的判断结果,计算出按键位置的编码。 在这两个程序中,都使用了`delay()`函数来确保按键的稳定检测,避免因抖动而产生的误判。此外,程序中还定义了一个字符数组`dofly`,看起来是为了显示对应的字符,可能是为了配合LED显示或其他输出设备。 总结来说,这两种键扫程序都是基于C51的键盘扫描实现,它们通过行列反转的方法有效地检测单片机上的按键输入,是学习单片机编程和硬件交互的好例子。在实际应用中,开发者可以根据系统需求和资源限制选择合适的扫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