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89C51/52与AT89C1051编程原理详解

需积分: 1 0 下载量 10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21 收藏 32KB DOC 举报
"这篇文档详细介绍了AT89C51和AT89C52单片机的编程原理,包括它们的内部结构、编程过程以及所需的硬件连接。同时,也提及了AT89C1051、2051、4051的编程方法,强调了这些单片机在编程过程中的差异和步骤。" AT89C51和AT89C52是Atmel公司生产的一系列8位微控制器,它们都内置了可重复编程的Flash ROM。AT89C51的内存容量为4KB,而AT89C52则扩大到8KB。这两款单片机的编程原理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地址线的数量,AT89C52由于ROM容量更大,需要13条地址线,而P1口和P2口的低5位作为编程地址输入线。P0口作为数据输入,P2.6、P2.7、P3.6、P3.7则是编程模式控制引脚。 编程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使RST保持高电平,PSEN保持低电平。 2. 擦除芯片,通过特定的控制信号组合(擦除模式)和一个10ms的低电平脉冲在ALE端进行。 3. 输入待编程存储单元的地址到地址线上。 4. 设置正确的控制信号进入写模式。 5. 在数据线上输入相应的字节。 6. 将EA引脚电压提升到12V。 7. 给ALE一个50us的低电平脉冲。 8. 验证数据,切换控制信号到读模式,数据会出现在P0口。 9. 更改地址和数据,重复以上步骤直到程序写入完毕。 相比之下,AT89C1051、2051和4051的编程原理略有不同,因为它们只有20个引脚,缺少P0和P2口。以AT89C2051为例,编程地址通过XTAL1串行输入,数据通过P1口输入。编程时,XTAL1用于地址计数,P3.2、P3.4、P3.5、P3.6、P3.7的电平组合控制编程模式。擦除、写入和验证数据的过程与AT89C51/52类似,但控制信号和具体步骤有所调整。 在编程过程中,确保正确连接硬件和设置控制信号至关重要,这直接影响到单片机能否成功地擦除、写入和验证程序。此外,编程结束后还需要进行下电操作,即XTAL1和RST置低电平,以确保单片机处于非工作状态。这些基本原理对于理解和操作基于AT89C系列的单片机编程是必要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