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发展史:从PLD到现代FPGA的里程碑

需积分: 46 2 下载量 16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8 收藏 4.26MB PDF 举报
本文档是针对FPGA学习者的权威资料,主要探讨了FPGA的发展历程、商用产品现状以及其未来趋势。首先,回顾了PLD(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脉络,从早期的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到PLA(可编程逻辑阵列)的出现,再到PAL(可编程阵列逻辑)的革新,它的进步体现在速度提升、编程难度减小和应用范围扩大。 PAL的代表作GAL(可编程阵列逻辑)引入了电擦除技术和OLMC(输出逻辑微细胞),提高了设计灵活性,但仍有局限性,如利用率降低、设计复杂度增加。 接着,文章介绍了EPLD(可编程逻辑阵列器件)的诞生,由Altera在1984年推出的EP300标志着这一阶段的进步。EPLD提供了更大的设计灵活性,内部连线相对固定,通过宏单元的组合进一步优化了设计。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发展是从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开始,Xilinx公司在1985年推出了XC2000系列,它实现了逻辑门级编程,引入了PLC(可编程逻辑细胞)、PRR(可编程路线资源)和PIO(可编程I/O块),使得规模和性能显著提升。SOPC(系统级可编程芯片)的出现,如Xilinx的Virtex-II Pro和Altera的产品,不仅具有高速性能,还集成了如DSP(数字信号处理器)、MCU(微控制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PCI(外围部件接口)等模块,大大扩展了FPGA的应用领域。 本文通过全面梳理FPGA的发展史,为学习者提供了深入理解FPGA技术变迁和市场应用的关键知识点,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和从事FPGA开发的工程师来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2024-10-24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