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真能提升软件质量吗?

1 下载量 3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8 1 收藏 410KB PDF 举报
"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最佳实践,被广泛认为可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读性和可复用性。然而,对于设计模式是否确实能改善软件质量,学术界和工业界存在不同的观点。一项由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者Foutse Khomh和Yann-Gaël Guéhéneuc进行的经验性研究试图通过调查开发人员的实际体验来回答这一问题。他们选择了GoF的23种经典设计模式,并针对10个关键的软件质量属性进行了评估,这些属性涵盖了设计、实现和运行三个阶段。" 设计模式是解决常见软件设计问题的模板,它们描述了在特定上下文中,面对特定问题时,经过时间验证的解决方案。例如,单例模式用于确保类只有一个实例,工厂模式用于创建对象的抽象过程,而观察者模式则促进了对象之间的松耦合通信。这些模式在提升代码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然而,设计模式的使用效果并非总是积极的。在研究中,调查参与者被要求基于A到E的等级,评估每个设计模式对所选质量属性的影响,其中A代表非常积极,E代表非常消极。此外,还有一个F选项,表示参与者无法判断该模式对特定质量属性的影响。这样的评估方式旨在收集开发者的直观感受,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出设计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 研究中涉及的软件质量属性包括: 1. 扩展性(Expandability) - 软件添加新功能或修改现有功能的能力。 2. 简洁性(Simplicity) - 设计的清晰度和易理解性。 3. 可重用性(Reusability) - 模块或组件在不同项目中的适用性。 4. 易学性(Learnability) - 开发者学习和理解代码的难易程度。 5. 易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 - 代码的可读性和可解释性。 6. 模块性(Modularity) - 系统组件的独立性和互操作性。 7. 普遍性(Generality) - 解决方案的通用性,不受特定场景限制。 8. 运行时模块性(Modularity at runtime) - 在运行时系统组件的解耦能力。 9. 可伸缩性(Scalability) - 系统处理增加负载或数据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研究,研究人员希望揭示设计模式在实际开发环境中的影响,以及它们是否真正有助于提高所列的软件质量属性。调查结果可能为设计模式的有效使用提供指导,帮助开发者在未来的项目中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同时,这种经验性的研究方法也为评估其他软件工程实践的效果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