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年代计算机图形学发展历程与教材推荐

需积分: 12 1 下载量 7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11.17MB PPT 举报
在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计算机图形学进入了广泛推广和应用的阶段。随着图形工作站的兴起,如Apollo、Sun和HP等品牌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这些高性能设备为图形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在这个时期,教材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孙广家等编著的《计算机图形学》(第三版)成为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课程中,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理论,涵盖了图形的表示、生成、处理和显示的原理与算法。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硬件(如GPU)、图形标准(如OpenGL或DirectX)、图形交互技术、光栅图形生成算法(如Z缓冲技术)、以及实体造型、曲线曲面造型等技术。同时,真实感图形计算与显示算法、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动画、自然景物仿真和虚拟现实等领域也得到了深入探讨。 图形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不仅包括自然界中的景物,还涉及通过数学模型表示的抽象图形。图形由几何要素(如点、线、面和体)以及非几何要素(如颜色、材质和光影效果)构成,这些元素共同塑造了图形的视觉效果。 课程管理方面,教师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不迟到、课堂纪律良好,鼓励提问和反馈,课后讨论与实践相结合。考核方式多元,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平时表现占30%,而上机作业作为实践环节,占比30%。第一章绪论部分对计算机图形学进行了定义,阐述了其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和实践在湖北大学数计学院中达到了一个关键节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和掌握图形生成与处理技术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