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下水流对采能区地温场影响深度研究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3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279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区域流场对含水层采能区地温场的影响"这一主题,发表在2006年的《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由张远东、魏加华和王光谦三位作者合作完成。他们构建了一个三维水热耦合数值模拟模型,专门针对不同地下水天然流动条件下的含水层采能过程和采能后地温场演变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在地下水流动较为显著的地区,地温场的变化受到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一是地下水的天然流速,二是井位的布局方向。随着区域地下水天然流速的增加,当系统停止运行时,抽水井的温度恢复速度会加快。这意味着在高流动性的地下水中,能源开采对地温的影响更为明显,恢复期可能更短。 另一个关键发现是,当地下水流向沿着抽水井指向回灌井的方向移动时,相较于垂直于抽水井和回灌井连线的流向,抽水井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小。这表明井位的相对位置和水流路径在调节地温场变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文的研究不仅关注了能源开采的技术细节,还揭示了自然环境与能源利用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地下水源热泵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论文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标准如ISSN1000-0054和CN11-2223/N,以及关键词如地下水流动、地温场、采能和地下水源热泵,以便于学术界的检索和引用。该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和管理地下能源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可持续能源开发策略的制定具有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