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数据库理论:多对多联系与关系模型

需积分: 9 6 下载量 6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388KB PPT 举报
"关系间的引用(续)-数据库原理课件" 这篇资料主要涵盖了数据库理论中的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关系的完整性以及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等核心概念,特别是针对多对多联系的实例进行了讲解。让我们逐一深入探讨这些主题。 1. 关系数据结构及其形式化定义 - 关系:在数据库中,关系是表示数据之间联系的二维表格形式,由若干个元组(行)和属性(列)组成。 - 关系模式:定义了关系的结构,包括属性名、属性的数据类型以及可能的约束条件。 - 关系数据库:由一个或多个关系组成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 2.1.1 关系 - 域:每个属性都有一个特定的域,即该属性可能取的所有值的集合,如整数、字符串、日期等。 - 笛卡尔积:两个或更多域的组合,形成所有可能的元组组合,每个元组由不同域的值组成。 - 元组:笛卡尔积中的每个元素称为元组,代表一个完整的实例数据。 - 分量:元组中的每个值称为分量,对应属性的值。 举例说明: - 如D1={1, 2},D2={3, 4},D3={5, 6},它们的笛卡尔积D1×D2×D3包含所有可能的元组组合,如(1, 3, 5)等。 2.1.2 关系模式的实例 -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号,年龄) -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 - 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 这里展示了学生表、课程表和选修表,其中选修表体现了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多对多联系,因为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一门课程也可以被多个学生选修。 2.3 关系的完整性 - 实体完整性:确保表中的主键值不为空,保证了数据的唯一性。 - 参照完整性:确保外键引用的有效性,防止引用不存在的记录。 -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根据业务规则设置的额外约束,如年龄必须为非负整数等。 2.4 关系代数和2.5 关系演算是数据库查询语言的基础,它们提供了一种形式化的描述查询的方法。关系代数通过集合操作(如选择、投影、并、差、笛卡尔积等)来表达查询,而关系演算则基于谓词逻辑,使用选择、投影、连接等操作。 总结,这篇课件的内容涵盖了数据库设计和操作的核心概念,对于理解如何在数据库中建立和管理数据的关系至关重要。通过学习这些概念,可以更好地设计和优化数据库,支持高效的数据查询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