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简史:从电子管到晶体管的飞跃

需积分: 18 0 下载量 5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3 收藏 3.25MB PPT 举报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作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重要部分,讲述了计算机技术的演进历程。从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5-1950年后期)起步,这一阶段以电子管为主要元件,尽管速度较慢(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但开创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数据处理机"的概念得以确立。随着技术进步,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约19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将电子管换成了晶体管,实现了体积减小、能耗降低、速度提升和价格下降,工业控制机的应用也随之扩展,运算速度提升到了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学生在学习前需掌握《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并且了解高级语言设计。后续课程则涉及《操作系统》、《接口与汇编语言》、《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这些课程共同构建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体系,包括硬件原理基础、软件开发和硬件设计。 该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研究,即软件与硬件的分工和接口,以及计算机组成的具体实现,如运算方法、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接口等。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数据编码、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系统和I/O系统的设计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则从宏观角度研究,关注不同层次的虚拟机,而计算机组成则更侧重于微观层面,从逻辑设计者的视角解析计算机内部组件的构成和连接。 理解计算机组成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区别至关重要,前者关注计算机硬件的内在工作原理,后者则是从更高层次审视计算机的整体架构。无论是编程应用、操作系统设计还是硬件开发,都离不开对这两个领域的深入理解。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基础硬件知识,还能为后续的嵌入式开发、系统程序开发等专业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