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数据结构课件:表操作与线性表删除法详解

需积分: 50 8 下载量 19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7.97MB PPT 举报
在"实现步骤(n为表长-河南大学数据结构课件(清华版)"的学习材料中,主要讲解了如何在数据结构中实现对线性表的某一项操作,即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这个过程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合法性检查:在执行删除操作之前,首先要确保删除位置i是合法的,即1≤i≤n或i位于线性表的有效索引范围内。这是任何线性表操作的基本前提,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2. 元素前移:当删除操作被确认合法后,从第i+1个元素开始,将剩余元素向左移动一个位置,填补要删除元素留下的空缺。这一步通常通过循环实现,使用`for`循环,将元素`*(p-1)`的值赋给`*p`,其中`p`从`i+1`开始递增,直到`q=n`。 3. 表长更新:随着元素的前移,线性表的长度减一,即`--n`,表示表的实际大小已经减少。 核心语句是这段代码的关键部分,它展示了这一操作的执行过程:`for (++p;p<=q;++p) *(p-1)=*p; --n;`。这部分代码在实际编程中用于高效地实现线性表元素的删除。 课程背景与教材推荐: 该课程来自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主要遵循严蔚敏等编著的《数据结构(C语言版)》作为教材,强调用C语言实现数据结构。课程还推荐了其他几本相关的参考书籍,如面向对象方法的《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方法与C++)》等,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和实践。 内容安排方面,课程涵盖了线性表、栈和队列、图、查找、串、数组和广义表、树和二叉树、文件等多个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算法设计和编程能力。同时,课程强调了数据结构作为连接数学、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桥梁,对于计算机科学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步骤,学生能够掌握如何有效地管理数据,理解并应用数据结构来优化算法设计,这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进一步深入计算机科学领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