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单片机接口解析:SPI、I2C、UART对比与实现

3 下载量 4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118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单片机ARM中常见的三种接口——I2C、SPI和UART,探讨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如何在不同情况下进行编程实现。 1. I2C总线协议 I2C协议是一种双向二线制同步串行通信协议,由Philips(现NXP)公司开发。协议规定了开始信号(SCL高电平时SDA由高到低)、结束信号(SCL高电平时SDA由低到高)、应答信号(接收方在接收到8bit数据后的低电平脉冲)等。在无专用控制器的单片机中,需要通过引脚模拟这些信号。而对于有控制器的ARM芯片如S3C2410和S3C2440,可以通过设置IICON、IISTAT、IICADD和IICDS等寄存器实现I2C操作。编写I2C代码通常包括读取、写入和中断处理三个函数。 2. SPI总线协议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全双工同步串行通信协议,通常有四种工作模式,由CPOL(Clock Polarity,时钟极性)和CPHA(Clock Phase,时钟相位)决定。SPI通信涉及主设备和从设备,数据传输方向固定,由主设备发起。SPI协议通常包含MOSI(主输出从输入)、MISO(主输入从输出)、SCLK(时钟)和SS(从设备选择)四条线。在SPI中,主设备控制时钟,从设备响应主设备的命令。编程时,需要初始化SPI控制器,设置模式、速度等参数,并通过发送命令和接收数据来实现通信。 3. 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 UART是一种异步通信接口,使用起止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来确保数据传输的正确性。UART通常使用TX(发送)和RX(接收)两条线进行串行通信。在编程中,需要配置波特率、数据位数、停止位数、奇偶校验等参数,然后可以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操作。 总结来说,这三种接口在单片机ARM应用中各有特点:I2C适合连接低速外设,且只占用两根线;SPI提供高速通信,支持多个从设备;UART则适用于长距离、低速率的串行通信。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设备需求和系统设计选择合适的接口,并根据协议规范进行编程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