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kV中性点接地方式的MATLAB仿真研究及案例分析"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7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2-23 收藏 3.43MB PDF 举报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技术是一个综合性难题,牵涉到供电可靠性和安全稳定性,线路设计和结构、继电保护的方式和选择、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备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通信干扰和系统安全操作等很多方面。本论文以某抽水蓄能电站厂用电 10 kV 电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电力系统 10 kV 电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理论研究,分析比较不同接地方式的特点,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在当今电力系统的发展背景下,本论文对10 kV 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做了深入研究,以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益的建议。 论文首先对10 kV 电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历史上一直采用的中性点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以及近年来新兴的经低电阻接地方式。通过对比这三种接地方式的特点,可以得出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方式在供电可靠性、过电压保护、绝缘配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挑战。在此基础上,论文将针对某抽水蓄能电站厂用电 10 kV 电网的实际数据和参数建立了MATLAB仿真模型,模拟了不同接地方式对电网性能的影响。 通过仿真研究,可以得出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方式相较于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在电网性能方面有所提升,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供电可靠性可能会降低,通信干扰和设备运行维护等方面也存在风险。因此,要想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就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接地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合而言,本论文对10 kV 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做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MATLAB仿真模型,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同时,本论文也通过对不同接地方式的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旨在为电力系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希望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对电力系统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发展。

key = pd.PeriodIndex(data['DATA_DATE'], freq='m') month = data.groupby(by=['CONS_NO', key]) # 按月进行分组 month_sum = month.sum() # 求和的比值 s_e_1, t_f_1 = date_filter(month_sum) s_e_sum = s_e_1.groupby('CONS_NO').sum() t_f_sum = t_f_1.groupby('CONS_NO').sum() se_tf_sum_ratio = date_merge(s_e_sum, t_f_sum, 'sum_ratio') print("每个用户七八月电量和与三四月电量和的比值:\n", se_tf_sum_ratio) month_max = month.max() # 求最大值的比值 s_e_2, t_f_2 = date_filter(month_max) s_e_max = s_e_2.groupby('CONS_NO').max().loc[:, 'KWH'] t_f_max = t_f_2.groupby('CONS_NO').max().loc[:, 'KWH'] se_tf_max_ratio = date_merge(s_e_max, t_f_max, 'max_ratio') print("每个用户七八月电量最大值与三四月电量最大值的比值:\n", se_tf_max_ratio) month_min = month.min() # 求最小值的比值 s_e_3, t_f_3 = date_filter(month_min) s_e_min = s_e_3.groupby('CONS_NO').min().loc[:, 'KWH'] t_f_min = t_f_3.groupby('CONS_NO').min().loc[:, 'KWH'] se_tf_min_ratio = date_merge(s_e_min, t_f_min, 'min_ratio') print("每个用户七八月电量最小值与三四月电量最小值的比值:\n", se_tf_min_ratio) month_mean_sum = month.sum() # 求平均值的比值 s_e_4, t_f_4 = date_filter(month_mean_sum) s_e_mean = s_e_4.groupby('CONS_NO').apply(lambda x: x.sum() / 122) # 先计算每个用户七八月份总的用电量,然后除以总天数,得到平均值 t_f_mean = t_f_4.groupby('CONS_NO').apply(lambda x: x.sum() / 122) # 同上 se_tf_mean_ratio = date_merge(s_e_mean, t_f_mean, 'mean_ratio') print("每个用户七八月电量平均值与三四月电量平均值的比值:\n", se_tf_mean_ratio)优化这段代码

2023-05-25 上传

我们对附录1中表格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了45个教室的用电功率, 教室的用电功率= 灯管数 × 每只灯管的功率 这样就得到了每一个教室的用电功率,具体的数据见附录4的表格。 依据问题1的条件,上自习的学生相互独立,且上自习的可能性为0.7,同时需要使上自习的同学满足程度不低于95%,那么上自习的学生人数R为 R=8000×0.7×95%=5320 其次我们要满足开放的教室满座率不低于4/5,同时尽量不超过90%,那么每一个开放的教室上自习的学生数为: 0.8Z_"i" ≤M_"i" ≤0.9Z_"i" ("i"=1,2...45) 由题目的要求,要求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那么要求总用电功率最小,在这里我们引入0-1变量 X_i={█(0表示关闭教室@1表示开放教室)┤("i"=1,2...45) 依据上面的两个条件,我们建立以下目标函数Z上的线性表达式和约束条件,得到了以下的标准形式 █(minZ=∑_(i=1)^45▒〖P_i X_i 〗@s.t.{█(0.9(64X_1+88X_2+......+70X_44+120X_45)≥5320@0.8(64X_1+88X_2+......+70X_44+120X_45)≤5320@X_"i" =0或1(i=1,2...45))┤ ) 要解决此线性规划问题,我们借助MATLAB软件进行求解,运行程序见附录3,运行得到的结果为: X_1=X_2=X_11=X_15=X_16=X_25=X_41=X_42=X_44=X_45=0 所以我们要关闭的教室为 教室1,2,11,15,16,25,41,42,44,45 关闭上面的教室,我们在满足学生上自习的同时,尽量可以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用matlab)

2023-06-08 上传
2023-05-24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