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设计原理与实践

需积分: 42 15 下载量 10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9 收藏 8.7MB PDF 举报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光学设计案例"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是构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核心环节,它涉及将现实世界中的地理数据抽象成适合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形式。这个过程包括了需求分析、结构设计和数据层设计三个主要部分。需求分析阶段主要是明确应用目的和用户需求,理解不同部门对地理数据的特定需求。结构设计则关注数据模型的选择,例如,选择关系数据模型、对象-关系数据模型或空间数据模型,以适应空间数据的特点。数据层设计则涉及空间数据的存储结构,确保数据的高效存取和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个综合系统,由硬件、软件和方法组成,用于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不同的学者对其定义有不同的看法,但普遍认同的是,GIS是处理和显示空间与非空间数据的技术,用于解决复杂的地理相关问题。例如,美国学者将其定义为处理地理现象信息的系统,而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则强调其在规划和管理问题上的应用。 GIS的应用范围广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GIS的全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如英国的"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和德国的"Geoinformationssystem",但在简写中都统一为"GIS"。GIS的核心在于以地理实体数据为处理对象,这些实体数据包含了描述地理位置、属性信息和时间特征的数据,通过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和分析子系统,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全方位操作,并通过可视化表达与输出子系统展示结果。 GIS的硬件平台提供了计算和存储能力,而软件则包含了数据管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等功能。数据处理方式和产品输出的类型直接影响GIS的性能和实用性。地理实体是指地球表面上可区分的事物和现象,如地形、水体、植被等。这些实体的属性数据和空间位置数据共同构成了GIS处理的基本单元。 空间数据库设计是GIS的基础,它决定了系统能否有效处理和提供地理信息,服务于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多个领域。通过对空间数据的科学管理和分析,GIS成为了解决复杂地理问题、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