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讲义:BSP模型详解:并行计算的结构、算法与编程

需积分: 13 46 下载量 5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8.4MB PPT 举报
并行计算是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关键领域,BSP模型(Bulk Synchronous Parallel Model)是由Leslie Valiant在1990年提出的一种异步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DM)模型,主要用于解决大规模并行问题。BSP模型强调了块内异步执行和块间同步的概念,这意味着处理器可以独立处理任务(块),但在每个同步阶段( Barrier synchronization),所有块会同时完成它们的工作,进行全局通信和数据交换。 模型的核心参数包括: 1. p:处理器数,代表计算机系统中同时运行的独立处理单元。 2. l:同步障时间,即每个同步阶段所需的时间,这限制了系统的并行度和通信效率。 3. g:带宽因子,等于时间步数除以每包数据的传输速率,反映了系统中数据传输的能力。 中科大的讲义中,对并行计算进行了深入讲解,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篇介绍并行计算的基础,包括并行计算机系统及其结构模型,讨论了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MPP(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ing)和Cluster架构,以及并行计算性能的评估方法。 - 第二篇重点是并行算法的设计,涵盖了并行算法设计的基础、一般设计方法和技术,以及针对特定任务如稠密矩阵运算、线性方程组求解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并行实现。 - 第三篇则深入到并行程序设计,包括并行程序设计基础、共享存储系统编程,以及在分布存储系统中的并行编程技术和工具,如编程模型、环境和工具的选择。 这些章节详细探讨了并行计算在解决复杂科学与工程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系统结构和算法设计来优化并行系统的性能。理解并掌握BSP模型对于设计高效的并行程序至关重要,它不仅适用于高性能计算中心这样的研究机构,也对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