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导航技术在井下人员定位-生命体征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0 下载量 19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532KB PDF 举报
"井下人员位置-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提高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精度和降低成本,同时引入生命体征监测功能,以增强矿井人员的安全管理。作者团队提出了一个井下人员位置-生命体征精确监测系统的设计理念,该系统结合惯性导航技术来提升定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惯性导航技术是通过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确定其位置、速度和方向的一种方法。在井下环境,由于GPS信号无法穿透地表,惯性导航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它能够提供连续且不受外界干扰的位置信息,对于井下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优化数据处理和提高监测的准确性,文章研究了多种算法,包括四元数算法、无损卡尔曼滤波算法和自适应均值滤波算法。四元数算法用于解决三维空间中的旋转问题,能有效避免 gimbal lock(万向节锁)现象。卡尔曼滤波是一种统计滤波方法,常用于估计系统状态,尤其适用于存在噪声的情况。而自适应均值滤波算法则可以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参数,过滤掉噪声,提高生命体征数据的可信度。 研究团队选择了Arduino平台作为系统开发的基础,因为Arduino具有易于编程、成本低廉和硬件扩展性强的特点。通过该平台,他们成功实现了对井下人员位置、脉搏和体温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采集。 模拟试验结果显示,该系统能有效地收集并处理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以及生理指标,如脉搏和体温,为矿井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这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井下人员的异常情况,还可以在事故救援中快速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大大提高了应急响应效率。 关键词涉及的内容包括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这是确保矿工安全的重要工具;生命体征监测,用于实时监控人员健康状况;Arduino,作为低成本、高灵活性的开发平台;以及数据采集,是整个系统运行的核心环节。 这项研究为矿井安全提供了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通过集成高精度定位和生命体征监测,提升了井下作业的安全水平,对于矿业行业的科技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