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结构理论与实现:COM基础及分布式应用

需积分: 9 57 下载量 5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3 收藏 181K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以COM为基础的三层结构理论和实现,涵盖了多层C/S和B/S架构,以及如何利用中间件和分布式技术提高系统性能和可靠性。" 三层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主要分为客户端、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三层。这种结构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分布在这三个层次中,以实现职责明确、模块化的设计。 1. **多层C/S型数据库应用**:在传统的两层C/S结构基础上,通过增加应用服务器层,实现了客户端和数据库的解耦。客户端仅负责用户交互和界面展示,应用服务器处理业务逻辑并与数据库通信。这样可以减小客户端负担,提高系统性能,同时便于分布式部署。 2. **多层数据库应用的结构**:数据库、应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通过中间件进行交互。中间件可以是多个,位于不同机器上,以实现负载均衡和性能优化。数据库驱动则在客户端和应用服务器之间负责数据传输。 3. **典型的三层C/S结构**:客户端通过应用服务层与数据库进行间接交互,应用服务层执行业务逻辑,提供远程连接支持,如使用Remote Data Module。此结构中,数据库访问通常通过DCOM(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进行。 4. **B/S型数据库应用**:针对互联网应用,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即可,Web服务器作为中间层处理请求,返回动态生成的网页。这种结构简化了客户端部署,适用于低带宽环境。 5. **典型的B/S结构(三层)**:在B/S架构中,Web服务器运行Web应用程序,接收客户端浏览器的请求,然后调用应用服务器处理业务逻辑,再与数据库交互。 6. **结合三层C/S的B/S结构(四层)**:在此结构中,Web应用程序作为额外的一层,介于客户端和应用服务器之间,使得传统C/S应用可以通过Web进行访问,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7. **使用多层分布式应用结构的优势**:多层架构提供了更好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高可用性。它允许独立升级和扩展各层,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例如,MTS/COM+容器用于管理组件,DCOM支持跨网络的组件通信,而TCP和HTTP协议则提供了网络连接的基础。 通过这些技术,开发者能够构建出适应各种复杂需求的系统,确保在性能、安全性和可维护性方面达到理想状态。无论是C/S还是B/S架构,三层结构都是现代企业级应用开发的常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