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TF与SCAN磁盘调度算法性能分析及代码实现

需积分: 9 2 下载量 14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3 收藏 6KB TXT 举报
本资源是一份关于磁盘调度的课程设计,主要关注的是两种常见的磁盘调度算法——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和扫描算法(SCAN)。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编程实现这些算法,并分析它们在给定输入流下的性能。 首先,程序引入了必要的库函数,如iostream、stdio.h等,使用了命名空间std。设计的核心数据结构包括数组a用于存储磁盘访问请求的时间,temparr作为临时数组,direct表示磁头移动方向(1表示向磁道外移动,-1表示向磁道内移动),Best数组用于记录不同算法的性能指标,如总寻道时间和访问次数。 在课程设计中,重点部分是两个磁盘调度函数: 1. **disksstf(int df[])**:实现了SSTF算法。该函数接收一个表示磁盘访问请求的数组df,计算每次磁头移动到下一个请求的最短距离。它通过遍历请求,找到当前未完成请求与下一个最小移动距离,更新sum(累计寻道长度)并标记该请求已处理。最后,根据算法特性,将Best[1][1]设置为总寻道长度,Best[1][0]设为1,表示这是第一次访问,平均寻道长度average通过sum除以请求总数得到。 2. **diskscan(int dn[])**:这是扫描算法的实现。该函数同样处理一个请求数组dn,但采用不同的策略,即总是沿着磁道顺序移动,直到遇到下一个未访问的请求。程序先找出最大和最小的请求位置,然后根据direct的值决定是向磁道外还是向磁道内移动。函数内部计算总寻道长度,并更新Best[2][1]和Best[2][0],分别表示总寻道时间和访问次数。 描述中的“输入流长度、磁头移动方向可定制”意味着课程设计允许用户自定义输入数据和磁头移动策略,增加了灵活性和实践性。通过对这两种调度算法的性能分析,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它们的优缺点,如SSTF追求最短寻道时间,但可能不保证平均寻道长度;而SCAN则保证了均匀分布的磁头移动,但可能会增加总的寻道时间。 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到如何运用数据结构和算法来优化磁盘I/O操作,理解磁盘调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际编写代码来提升编程技能。同时,性能分析部分也将涉及到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的基础知识,如时间复杂度和平均响应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