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学法在中国高校的实践与质量提升策略

1 下载量 7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171KB PDF 举报
德国的教学理念在提升我国高校教学水平上具有显著的参考价值。这篇论文深入探讨了德国教学模式如何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实现"落地"实践,作者姚军玲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关注的核心是其对我国大学生能力培养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影响。德国教学理念强调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以及实践导向,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工作精神至关重要。 首先,作者提出,要通过课堂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者,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学习伙伴。这种转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成为自我驱动的学习者。 其次,论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更多的学生参与机会,例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或者项目式学习,这些都能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交流技巧,让他们在互动中增进理解和掌握知识。 接着,课堂全员全程参与是德国教学法的重要特征,意味着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每个学生都应全程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也提升了课堂的活跃度和有效性。 最后,论文指出,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或解决实际问题是德国教学理念的精髓所在,即学以致用。这要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篇研究提供了深入剖析德国教学理念如何融入中国大学的具体策略,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旨在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关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本土化融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人才培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