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安全机制解析:从WEP到802.11i的进化

需积分: 10 1 下载量 3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0 收藏 2MB PPT 举报
"这篇资料主要探讨了WLAN安全机制,特别是数据处理中的完整性校验,如Michael MIC的计算以及802.11协议的安全特性,包括WEP和后续的802.11i改进。" 在WLAN通信中,确保数据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当数据帧到达接入点(AP)准备转发时,会执行消息完整性校验(MIC)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Michael MIC是一种用于Wi-Fi联盟的802.11i标准中的完整性检查机制。在这个过程中,输入数据包括源地址SA、目的地址DA、优先级、保留字段以及Data本身。这些数据在特定的MIC Key控制下进行计算,生成一个MIC值。然后,这个MIC值会被附加到Data后面。如果Data加上MIC后的总长度超过了MAC帧的最大允许长度,那么数据会进行分段传输,以符合传输限制。 802.11协议最初提供了两种链路认证方式:Open System Authentication和Shared Key Authentication。开放系统认证允许无认证的连接,而共享密钥认证则需要预先在STA(Station,无线设备)和AP上设置相同的密码,即预共享密钥,通常用于WEP(有线等效保密)认证。 WEP作为一种早期的安全机制,它同时提供了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通过CRC(循环冗余校验)算法,WEP为每个数据帧生成一个ICV(完整性检验值),该值与数据帧一起被加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然而,WEP存在一些显著的安全弱点,如IV(初始化向量)的长度仅为24位,容易导致重复,不支持用户身份验证,没有有效的密钥管理,且预共享密钥容易被破解,使得数据容易被窃听。 为了改进WEP的不足,802.11i引入了更强大的安全机制,包括EAP(可扩展身份验证协议)和WPA(Wi-Fi Protected Access)。EAP允许使用多种认证方法和链路层协议,解决了802.11缺乏双向认证的问题。WPA基于802.11i标准,采用更安全的RSN(Robust Security Network)运作方式,并使用CCMP(Counter Mode with Cipher Block Chaining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 Protocol)加密算法,即AES(高级加密标准),显著提高了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总结来说,这篇资料详细介绍了WLAN数据处理中的完整性校验,以及802.11协议的安全发展历程,从早期的WEP到后来的802.11i及其包含的WPA和EAP等技术,强调了网络安全在无线通信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