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z与100Hz电针对抑郁症大鼠的疗效比较:行为变化与β-内啡肽研究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4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收藏 299KB PDF 举报
本研究论文由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发布,由王欣君和王玲玲两位作者共同完成,他们分别在针灸治疗心身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学术背景。该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抑郁症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特征以及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研究采用了慢性应激型抑郁症模型鼠,将它们分为四组:氟西汀组、假针组、2Hz电针组和100Hz电针组,每组进行7天的治疗。 实验结果显示,2Hz电针组和100Hz电针组相较于抑郁症模型鼠和假针组,表现出显著的糖水消耗增加和水平运动、垂直运动的改善(P<0.05),这表明电针治疗对抑郁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然而,氟西汀组与模型组和假针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氟西汀作为对照药物的效果可能不如电针明显。 在电针频率的对比上,2Hz电针和100Hz电针对垂直运动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但糖水消耗量和水平运动的表现则没有显著差别。此外,2Hz电针和100Hz电针都能降低大脑内的β-内啡肽水平,其中2Hz电针对β-内啡肽的降低更为显著(P<0.05)。值得注意的是,两种频率的电针对糖水消耗量和水平运动与β-内啡肽水平之间的关系在不同脑区域有所体现:2Hz电针对纹状体表现出相关性,而100Hz电针对中缝核表现出相关性。 研究发现2Hz电针和100Hz电针对抑郁症模型大鼠具有快速起效的抗抑郁效果,但2Hz电针的效果更优,这一现象与β-内啡肽水平的降低密切相关。论文强调了频率选择在电针疗法中的重要性,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集中在β-内啡肽受体-μ-受体以及其信号通路的具体机制上。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优化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从而提高疗效。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