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松软地基中工程桩事故原因分析与加固技术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4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300KB PDF 举报
"深松软地基条件下工程桩事故分析及对策 (2012年),作者:梁志荣,李忠诚,李成巍,发表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深松软地基环境下,上海地区某工程项目中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PHC)管桩和预制方桩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文章首先介绍了事故发生的背景,指出上海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深松软地基对于桩基础工程带来了挑战。 在深入分析事故原因时,作者考虑了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地质条件:深松软地基的特性,如土层的承载力低、压缩性高、渗透性差等,可能导致桩身沉降不均匀、桩侧摩阻力不足,从而引起桩体的倾斜或断裂。 2. 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和预制方桩的工程特性:包括桩的质量、长度、直径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如果桩体质量控制不严,可能存在裂缝或强度不足,导致桩在沉桩过程中发生损坏。 3. 沉桩工艺:沉桩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对桩的最终位置和受力状态至关重要。例如,锤击沉桩可能导致桩身振动过大,而静压沉桩则可能因土体的流动性导致桩的偏斜。 4. 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可能改变周围土体的应力状态,诱发桩体的侧向位移,尤其是在未采取有效支护措施的情况下。 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了以下加固处理技术措施: 1. 灌芯处理:对已损坏的桩进行灌芯加固,通过注入混凝土或其他填充材料,增强桩体的完整性,提高其承载能力。 2. 锚固静压桩:采用锚固静压桩技术,通过预埋锚杆或锚索,增加桩的稳定性和抗拔性能,防止桩的上拔和倾斜。 3. 基坑支护优化:设计合理的基坑支护方案,如采用地下连续墙、土钉墙等,以减小基坑开挖对桩的影响。 4. 施工监控与调整: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及时调整沉桩工艺,确保桩的垂直度和深度满足设计要求。 5. 地基处理:对地基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振冲、砂井、深层搅拌等,改善地基土的力学性能,提高桩的承载效率。 该论文详细分析了深松软地基条件下工程桩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同类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桩体特性、施工技术和地基处理,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类似问题,保证工程的安全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