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发展历程与构造原理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10 15 下载量 14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1 收藏 650KB PDF 举报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电阻随弹性元件应变变化的原理来测量物理量的传感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末。这种传感器的核心是电阻应变计,它由弹性元件和粘贴在其上的应变敏感电阻组成。当弹性元件受到诸如负载、位移或压力等被测物理量作用时,会发生弹性形变,导致粘贴的电阻应变计的电阻发生变化,从而将机械能转换为电信号。 在传感器的发展历程中,40-50年代是初期阶段,尽管技术和材料还在发展中,但性能有限,对测量精度和稳定性有较高需求的领域还未能满足。然而,随着50年代箔式电阻应变计的出现,温度特性得到改善,粘结剂力学性能增强,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显著提升。 进入60年代中期,传感器逐渐进入测量技术的主流,尤其是在接下来的十年间,由于相关技术的突破,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迎来了飞速发展。80年代以后,随着加工工艺和技术的进步,传感器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不仅成为应变电测技术的核心,而且朝着多功能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成为现代工程测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构造上,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弹性元件设计多样,旨在优化敏感性和稳定性。这些弹性元件可能是各种形状和材料制成,比如金属片、薄膜或者复合材料,它们可以根据应用环境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类型。同时,传感器的粘结技术也是一门精细的艺术,影响着应变计与弹性元件之间的可靠连接和性能表现。 微电子和微机械技术的发展为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带来了新的机遇,使得传感器可以集成更多功能,实现更为精确和实时的数据采集。未来,这种传感器有望在航空航天、桥梁监测、工业设备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科技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