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讲义:H-K算法详解
需积分: 40 10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16.53MB PPT 举报
"该讲义主要讲解了模式识别中的H-K算法,以及与之相关的聚类分析、统计判决和最近邻方法。同时涵盖了模式识别的基础理论,包括特征矢量、特征空间、随机矢量的描述和正态分布。课程内容包括聚类分析、判别域代数界面方程法、统计判决、学习与错误率估计、最近邻方法和特征提取与选择,并配有上机实习环节。模式识别的应用实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计算机自动诊断疾病,强调了特征选择和信息预处理的重要性。"
在模式识别领域,H-K算法(也称为Hartigan-Krieger算法)是一种求解最佳权矢量的方法,它在迭代过程中优化分类结果。在描述中提到的迭代公式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细节,但通常这类算法的目标是寻找能够最大化类间距离或最小化类内距离的权重分配。这个过程涉及到对数据进行聚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组织数据。
聚类分析是模式识别中的基础步骤,它将数据集分成不同的组,使得同一组内的数据相似度较高,而不同组之间的数据相似度较低。聚类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的内在结构,无须预先知道类别标签。
统计判决是基于统计学原理来决定样本所属类别的方法,它通常涉及概率模型和假设检验。例如,贝叶斯分类就是一种统计判决方法,它利用先验概率和似然概率来决定样本最可能的类别。
最近邻方法(K-Nearest Neighbor,KNN)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监督学习算法,它根据新样本与训练集中已知类别样本的距离来预测新样本的类别。KNN的基本思想是“物以类聚”,即新样本被分类到与其最近的K个邻居中最常见的类别。
特征提取和选择是模式识别的关键步骤,目的是减少数据维度,提高识别效率。特征选择是指在所有可能的特征中挑选出对分类最有贡献的子集,而特征提取则涉及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更具代表性的新特征。
课程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的各个方面,包括正态分布的理解,这在许多统计分析中都非常重要。通过上机实习,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加深对模式识别过程的理解。在实际应用如医疗诊断中,模式识别不仅需要有效的数据采集和预处理,还需要合适的特征选择和有效的分类算法,以实现准确的识别结果。
798 浏览量
1649 浏览量
1985 浏览量
2430 浏览量
849 浏览量
1527 浏览量
1058 浏览量
1266 浏览量
条之
- 粉丝: 27
- 资源: 2万+
最新资源
- 抄算组抄表员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XLS
- jdk-11.0.10.zip
- pytorch-blockswap:块交换代码(ICLR 2020)
- algorithm
- Keras数据集.7z
- 360炫酷网址导航
- 公司设计管理专职行为规范考评表
- ab并发测试及说明.rar
- 贷款还款预测
- movie_app:React JS基础课程(2021更新)
- PyctureStream:使用Kafka,Spark Streaming和TensorFlow进行图像处理的PoC
- torch_cluster-1.5.6-cp38-cp38-linux_x86_64whl.zip
- Lowrate Screen Sharing-crx插件
- autocomplete:轻松查找英语词典中的单词
- 奥克斯企业文化全案剖析DOC
- CS50x的从零开始的迷宫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