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双扑翼微型飞行器推力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需积分: 9 10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409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是2008年8月发表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上的,由周新春、昂海松和肖天航共同完成,属于工程技术领域,主要探讨了前后双扑翼微型飞行器推力产生的机理及变化规律。作者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在动态网格上对不同飞行参数下的推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水平距离、相位角、扑动频率和来流攻角。论文总结了推力与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微型飞行器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关键词涉及微型飞行器、前后双扑翼、计算流体力学和推力。"
本文是关于微型飞行器技术的一项科学研究,特别是针对前后双扑翼微型飞行器(Micro Air Vehicle, MAV)的推力生成机制。在微型飞行器的设计中,推力的优化对于飞行性能至关重要。作者采用了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的方法,通过解决Navier-Stokes方程来模拟动态环境中的流体动力学行为,这是理解飞行器周围气流和推力产生的重要工具。
研究的核心是探索不同飞行参数对推力的影响。"水平距离"是指前后两个扑翼之间的空间间隔,不同的间距可能会影响气流相互作用,从而改变推力。"相位角"是指两个扑翼扑动时的相对时间差,相位角的调整可以优化协同效应,提高整体推力。"扑动频率"是指扑翼单位时间内上下挥动的次数,频率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能量消耗和推力输出。"来流攻角"则是指进入扑翼的气流与扑翼面之间的角度,它影响着升力和阻力的产生,进而影响推力。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数值模拟和分析,作者能够识别出最佳配置,以获得最大的推力效果。这些发现不仅加深了对微型飞行器推力生成机制的理解,也为实际设计提供了具体指导,有助于提升微型飞行器的效率和性能。
这篇论文为微型飞行器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于推动微型飞行器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对于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都是宝贵的参考资料。
2022-05-26 上传
2022-06-27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4-11-12 上传
2024-11-12 上传
Dante_9k
- 粉丝: 8
- 资源: 932
最新资源
- 前端协作项目:发布猜图游戏功能与待修复事项
- Spring框架REST服务开发实践指南
- ALU课设实现基础与高级运算功能
- 深入了解STK:C++音频信号处理综合工具套件
-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软件无线电实验资料汇总
- CGSN数据解析与集成验证工具集:Python和Shell脚本
- Java实现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开发教程
- Change-OEM: 用Java修改Windows OEM信息与Logo
- cmnd:文本到远程API的桥接平台开发
- 解决BIOS刷写错误28:PRR.exe的应用与效果
- 深度学习对抗攻击库:adversarial_robustness_toolbox 1.10.0
- Win7系统CP2102驱动下载与安装指南
- 深入理解Java中的函数式编程技巧
- GY-906 MLX90614ESF传感器模块温度采集应用资料
- Adversarial Robustness Toolbox 1.15.1 工具包安装教程
- GNU Radio的供应商中立SDR开发包:gr-sdr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