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Kruskal算法实现-最小生成树实验报告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6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4 收藏 106KB DOCX 举报
"周玉川_2017221302006_第三次上机实验1——编程实现最小生成树Kruskal算法" 本次实验主要围绕着无向图的最小生成树问题展开,重点是理解和实现Kruskal算法。Kruskal算法是一种构造最小生成树的经典算法,其核心在于避免形成环路的同时,按边的权值从小到大逐步添加边。在无向连通图G=(V,E)中,最小生成树T初始为空,仅包含所有顶点V而无边。每次选择一条未加入T且不会形成环路的边,将其加入到T中,直到添加了n-1条边,此时的T即为G的最小生成树。 实验内容包括以下步骤: 1. 图的构建:假定每对顶点之间都有一条边,每条边都有一个权值。这要求我们能够以合适的数据结构(如邻接矩阵或邻接表)来存储图的信息。 2. 边的输入:程序需要接收用户输入的每条边的两个顶点及其权值,以便于后续处理。 3. 构造最小生成树:在输入所有边之后,应用Kruskal算法来构建最小生成树。这个过程需要维护一个边的集合,按照权值排序,并检查每条待加入边是否会导致环路。 4. 结果输出:最后,程序应打印出构成最小生成树的边,包括其连接的顶点和对应的权值。 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图的数据结构以及Kruskal算法的工作原理,同时通过实际编程操作,提高对算法的掌握程度和编程能力。实验环境为配备C语言集成开发环境的个人计算机。 实验报告中提到,学生通过实践,不仅加深了对图数据结构和Kruskal算法的认识,也锻炼了编程技能,强调了平时多加练习的重要性。实验最终成功完成,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反映出学生对实验内容有良好的掌握。 实验的成功执行,对于学习者来说,意味着他们不仅理解了最小生成树的概念,还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这对于未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学习编程时,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动手实践,以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