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S自适应算法在清浊音分段中的应用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8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266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是关于一种自适应的清浊音分段算法,该算法基于递推最小二乘(RLS)自适应跟踪技术,并在2008年由谢维波等人发表。它解决了传统清浊音判断算法依赖样本集训练和阈值设定的问题,具有更强的自适应性,能应对不同采样率、说话人、音量和背景噪声的变化。" 文章深入探讨了语音信号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清浊音分段,这是预处理阶段的关键步骤,对后续的语音识别和其他处理任务有显著影响。传统的清浊音判决算法通常依赖于样本集训练来设定阈值,但这可能导致泛化能力不足,无法很好地适应各种变化条件。 作者们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方法,该方法基于“零能”判决法,同时结合了递推最小二乘(RLS)算法的自适应跟踪特性。RLS算法在处理非平稳信号如语音时,能在清音段、浊音段和它们的交界处展现出不同的跟踪能力,以此来区分清音和浊音。这种方法无需预先的参数调整,而是在单一语音样本上实现自适应,从而减少了对多种变量的敏感性。 与基于阈值的传统方法不同,新算法利用极值点识别,而不是简单的能量或过零率比较,这样可以避免训练样本集可能带来的泛化能力限制。这一特性使得算法对不同说话人、采样率、音量以及背景噪声等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提高了鲁棒性。 文章还讨论了语音信号的变化性,如基音周期差异、说话者音量和环境噪声,这些都会影响算法的性能。通过对“零能”判决法的改进和RLS算法的结合,提出的自适应算法能有效地减轻这些因素的影响,提供更准确的清浊音分段结果。 关键词涵盖了清浊音分段、递推最小二乘算法、短时过零率和短时能量,表明研究重点在于这些关键技术在语音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文献引用了多种其他方法,如组合参数法、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展示了这一领域的广泛研究基础。 这篇论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清浊音分段技术,利用RLS算法的动态适应性,提高了算法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对于语音处理领域,尤其是非特定人声的识别和处理,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