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详解

需积分: 15 1 下载量 1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31 收藏 355KB DOC 举报
"这篇文档详细介绍了电力系统的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45-1997,涵盖了协议格式、数据描述以及校验方法。它适用于本地系统中电能表与手持单元或其他数据终端设备之间的点对点或一主多从的数据交换。文档内容涉及到通信的物理连接、通信链路建立、数据帧结构、数据传输方式以及地址和控制码的编码规则。" 在电力行业中,电能表通信规约是确保不同设备间数据交换的重要标准。本规约规定了多功能电能表与手持单元或数据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包括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偶校验,以及常见的波特率如4800bps、1200bps或2400bps。为了建立通信,需要了解电表的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的波特率(通常在0990项下),以及电表的地址(在0980和0981项下,分为高低6位显示)。 通信过程中的链路层遵循主-从结构,主站通常是手持单元或数据终端,而电表作为从站。每帧通信报文包含地址域、控制码、数据长度域、数据域、校验码和结束符等组成部分。帧起始符为68H,地址域由6个字节的2位BCD码组成,表示电表的表号,高位补0至6字节。控制码用于指示通信指令,其D7位为0时表示由主站发起的命令。 举例来说,如果表号为3456789021,则地址域的字节顺序为A0=21,A1=90,A2=78,A3=56,A4=34,A5=00。地址码全为999999999999H时,被视为广播地址,用于向所有设备发送信息。控制码的D7位为0,表示主站发送,其余位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设定,如读取数据、设置参数等。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每个字节由8位二进制码构成,加上起始位和偶校验位,共11位,低字节先传,高字节后传。帧的结束符为16H,用于标记一个完整帧的结束。 这个协议文本提供了全面的电能表通信指南,对于理解和实现电力系统中设备间的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理解并遵循这些规约,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安全传输,从而有效管理电力系统的计量和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