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成活时间与樟子松蒸腾光合特性的关系研究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3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3.48MB PDF 举报
"成活时间对移植后樟子松大树蒸腾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2013年),作者薄一览、王洪体、姚庆智、闰伟,发表于《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6(2):282--287.2013,文章编号:0253-2395(2013)02-0282-06" 这篇论文主要探讨了不同成活时间对移植后15龄樟子松(PinussylvestrisL.var.mongolicaLitv.)蒸腾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实验地点位于呼和浩特市,研究对象是移植1年、2年和3年后的樟子松。通过使用Li-6400光合仪,研究人员测量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以了解这些参数如何随移植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并评估树木的恢复状态。 研究表明: 1. 蒸腾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程度因移植成活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来说,移植2年和3年后的樟子松相较于移植1年的,其蒸腾速率在全天各个时段都有显著提升,这表明随着成活时间的增加,树木对水分的消耗增加。 2. 随着移植成活时间的延长,樟子松的光合速率逐渐提高。这意味着树木的光合作用能力在移植后逐渐增强,可能是由于树木根系的发育和适应性的改善。 3. 不同移植成活时间的樟子松具有多峰型的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曲线。虽然移植1年、2年和3年后的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3.3506、3.3203、2.2976)相差不大,但2年和3年后的效率相对较低,表明树木在移植初期可能面临更高的水分压力。 结论指出,樟子松在移植2年和3年后,其树势恢复状况显著并趋于稳定。然而,移植的第一年是关键养护期,因为此时的树木成活率和恢复速度最为关键,因此需要采取特别的养护措施来促进成活和恢复。此外,研究对于理解樟子松移植后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以及提高城市绿化中大树移植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这篇论文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特别是林业科学和城市绿化研究,对于解决城市绿化中大树移植的成活率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