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架构到实际架构:软件构架设计与五视图法
需积分: 50 3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7
收藏 1.14MB PPT 举报
"从概念性架构到实际架构-软件构架设计"
软件架构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它将高层设计概念转化为可实施的结构。概念性架构是一种初步的、抽象的设计蓝图,用于描绘系统的宏观结构和关键组件,但并不包含足够的细节供开发人员直接实现。概念性架构主要关注系统的关键机制和高层次选择,这些选择对软件的质量和功能具有决定性影响。
在从概念性架构过渡到实际架构的过程中,架构师需要运用多种设计技术和方法,以确保架构能够满足各种需求,包括性能、持续可用性(运行期质量属性)以及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开发期质量属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常采用多视图方法来设计软件架构,其中最典型的是五视图法。
五视图法包括逻辑架构、开发架构、运行架构、物理架构和数据架构。这五个视图分别关注不同的设计层面:
1. **逻辑架构**:关注软件的功能分解和模块间的关系,定义了系统的主要组件和它们的接口。
2. **开发架构**:关注开发阶段的组织和构建,包括编程模型、工具链和开发流程。
3. **运行架构**:描述系统运行时的组件布局和相互作用,强调服务的部署和协同工作。
4. **物理架构**:涉及硬件和网络资源的分配,包括服务器配置、网络拓扑和存储布局。
5. **数据架构**:专注于数据的组织、存储和处理,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流和数据访问模式。
在实际操作中,架构设计需注意保持不同架构视图的同步,确保它们之间的一致性。同时,视图的数量应适中,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导致设计的不完整或复杂性增加。例如,在设备调试系统案例中,开发架构和运行架构的设计需与需求紧密结合,以确保系统的有效实施。
分层架构设计是一种常见的架构模式,如MySQL的概念性架构展示了查询引擎、事务控制器等组件的三层结构,这种架构强调层间依赖的单向性和避免跨层依赖。随着分布式技术的发展,分层架构不仅限于逻辑层,也涵盖了物理层,以适应分布式部署的需求。
J2EE(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的概念性架构则更注重分布式环境下的服务和组件部署,它体现了逻辑层和物理层的分离,为大型企业级应用提供了灵活的架构基础。
软件架构设计是一个从高层次抽象到具体实现的过程,需要通过五视图法等工具和技术,确保架构满足各种质量属性和功能需求,同时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
2012-02-22 上传
286 浏览量
2021-10-01 上传
2023-10-09 上传
2023-06-21 上传
2023-06-02 上传
2023-07-17 上传
2023-09-26 上传
花香九月
- 粉丝: 28
- 资源: 2万+
最新资源
- Raspberry Pi OpenCL驱动程序安装与QEMU仿真指南
- Apache RocketMQ Go客户端:全面支持与消息处理功能
- WStage平台:无线传感器网络阶段数据交互技术
- 基于Java SpringBoot和微信小程序的ssm智能仓储系统开发
- CorrectMe项目:自动更正与建议API的开发与应用
- IdeaBiz请求处理程序JAVA:自动化API调用与令牌管理
- 墨西哥面包店研讨会:介绍关键业绩指标(KPI)与评估标准
- 2014年Android音乐播放器源码学习分享
- CleverRecyclerView扩展库:滑动效果与特性增强
- 利用Python和SURF特征识别斑点猫图像
- Wurpr开源PHP MySQL包装器:安全易用且高效
- Scratch少儿编程:Kanon妹系闹钟音效素材包
- 食品分享社交应用的开发教程与功能介绍
- Cookies by lfj.io: 浏览数据智能管理与同步工具
- 掌握SSH框架与SpringMVC Hibernate集成教程
- C语言实现FFT算法及互相关性能优化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