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BA:从兴盛到衰落的中间件技术

需积分: 48 25 下载量 2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3 收藏 32KB DOCX 举报
"这篇文章探讨了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的发展历程,从它的兴起、鼎盛到逐渐衰退的过程。作者 Michi Henning 在2006年的文章中指出,尽管CORBA在90年代初期为解决跨平台通信难题提供了有效方案,但随着Java和Web的崛起,以及其自身在易用性和适应新环境方面的不足,导致其市场份额被其他技术取代。" 主要知识点: 1. **CORBA背景**:在90年代初,异构环境下的程序通信是个挑战,由于缺乏标准化的中间件解决方案,程序员不得不依赖低级的socket通信或无法跨平台的技术,如Sun的ONC,Apollo的NCS,以及DCE。 2. **CORBA发展**:CORBA 1.0由于互操作性差和仅支持C语言映射而不受欢迎。CORBA 2.0的推出是转折点,引入了标准协议和C++映射,后来又增加了Java映射,极大地推动了异构分布式应用的开发,一度成为关键任务应用的首选。 3. **技术变革的影响**:90年代中后期,Java和Web的普及改变了计算领域的格局。尽管CORBA提供了Java支持,但它未能充分适应Web环境,企业转向了基于Web、HTTP、Java和EJB的解决方案,如EJB(Enterprise JavaBeans)。 4. **CORBA的挑战**:对于开发者来说,CORBA的API复杂且不一致,增加了开发难度。相比之下,EJB等组件模型的简化编程模型受到了更多青睐。CORBA组件模型(CORBA Component Model, CCM)的延迟发布和实施问题进一步削弱了其竞争力。 5. **CCM的问题**:CCM规范庞大且复杂,很多部分未被实际实现,技术成熟度较低。这导致非商用CORBA供应商的努力难以产生影响力,时机的错失让EJB成为市场主流。 6. **市场动态**:当CCM规范最终发布时,市场已经由EJB主导,其他技术如Web服务也开始崭露头角,CORBA的市场份额大幅下降,逐渐走向衰落。 总结,CORBA的失败在于未能及时适应技术变革,尤其是Web的崛起,以及其自身技术复杂性和实施难度,导致用户转向更简便、更适合新环境的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