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非高可用K8s集群:节点规划与组件部署详解

需积分: 13 1 下载量 7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15KB MD 举报
本文档主要介绍了如何构建一个非高可用版的 Kubernetes (k8s) 集群,并重点展示了节点规划和组件版本管理。首先,集群节点被划分为两类:master节点和slave节点。master节点负责集群的核心管理服务,如etcd、kube-apiserver、kube-controller-manager等,基础配置建议至少为2个CPU核心和4GB内存。两个slave节点用于运行工作负载和服务,每个slave节点配置包括kubelet、kube-proxy和flannel,以实现基本的Kubernetes功能。 在部署过程中,集群包含了以下节点: 1. **k8s-master** - IP地址为192.168.18.10,作为master节点,除了基础组件外,还部署了kubeadm,用于后续节点的加入和集群初始化。 2. **k8s-slave1** - IP地址为192.168.18.11,作为slave节点,配置与master节点类似。 3. **k8s-slave2** - IP地址为192.168.18.12,同样为slave节点。 在组件版本方面,文中提到的系统为CentOS 7.9.2009,内核版本为linux3.10.0-1160.25.1.el7.x86_64。关键组件如etcd使用的是3.3.15版本,通常采用容器化部署方式,并将默认数据存储在本地路径。此外,文档还涉及到了cAdvisor、CoreDNS、kubeadm、kubectl等其他组件的版本,分别为1.62、v1.16.2、v1.16.2。 在安装前的准备工作部分,特别强调了所有节点(包括master和slave)都需要执行的操作,即设置hostname。hostname的要求是只包含小写字母、数字、逗号和破折号,且首尾字符必须是字母或数字。在master节点上,示例命令是通过PowerShell进行hostname修改,但具体细节未在提供的部分给出。 综上,本文档主要围绕Kubernetes集群的节点配置、版本管理和安装前期准备展开,对于理解和搭建非高可用性k8s环境有实际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