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误差分析与改正模型:从多路径到电离层效应
需积分: 25 13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953K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GPS测量中的关键误差源,包括与卫星相关的误差、信号传播的误差以及观测和接收设备的误差,并介绍了相应的改正模型。重点讲述了多路径误差、电离层改正和对流层改正等关键内容。"
GPS测量的误差来源广泛,主要分为三类:卫星相关误差、信号传播误差以及观测和接收设备的误差。
1.1 卫星相关误差主要包括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误差、地球自转和相对论影响以及卫星天线偏差。其中,卫星星历误差受制于广播星历的精度,通常小于10米。卫星钟误差通过双差观测可减小到0.1纳秒以下。地球自转和相对论影响经过改正后可以忽略。卫星天线偏差影响较小,但仍然需要考虑。
1.2 信号传播误差主要涉及电离层和对流层的影响。电离层延迟可能导致数十米的误差,但双频观测可以消除大部分影响,剩余误差在厘米级别。对流层延迟可达2米,其中干延迟可通过模型改正,湿延迟较难修正。多路径效应是载波相位测量中的重要误差源,对相位的影响可达到厘米级,对伪距的影响则更大。
1.3 观测误差和接收设备误差包括观测误差(如伪距0.3米,相位0.2毫米)、接收机钟差(需要改正至毫秒级)、天线相位中心位置偏差(数毫米量级,一般可忽略)。
针对这些误差,GPS观测值的改正模型至关重要:
2.1 相对论改正:根据相对论效应的公式,可以进行相应改正,如Einstein相对论效应导致的改正量大约为13.7米。
2.2 电离层改正模型:电离层折射影响相位和伪距,通过双频观测可以减小这部分误差。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随频率平方、卫星高度角变化,与地方时、太阳活动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相关。VTEC(垂直总电子含量)是衡量电离层延迟的关键参数,通过双频改正可以有效地消除电离层对相位的延迟影响。
对流层改正通常采用模型,但由于湿延迟难以精确预测,通常需要引入额外参数进行估计。
GPS测量的精度提升依赖于对各种误差源的理解和改正模型的建立,尤其是多路径误差、电离层和对流层延迟的改正,这对于实现厘米级乃至毫米级的定位精度至关重要。
2021-09-09 上传
2021-09-09 上传
2021-09-07 上传
2021-09-17 上传
2021-09-08 上传
2021-09-08 上传
2021-09-08 上传
2022-11-30 上传
2021-09-08 上传
黄子衿
- 粉丝: 20
- 资源: 2万+
最新资源
- Angular程序高效加载与展示海量Excel数据技巧
- Argos客户端开发流程及Vue配置指南
- 基于源码的PHP Webshell审查工具介绍
- Mina任务部署Rpush教程与实践指南
- 密歇根大学主题新标签页壁纸与多功能扩展
- Golang编程入门:基础代码学习教程
- Aplysia吸引子分析MATLAB代码套件解读
- 程序性竞争问题解决实践指南
- lyra: Rust语言实现的特征提取POC功能
- Chrome扩展:NBA全明星新标签壁纸
- 探索通用Lisp用户空间文件系统clufs_0.7
- dheap: Haxe实现的高效D-ary堆算法
- 利用BladeRF实现简易VNA频率响应分析工具
- 深度解析Amazon SQS在C#中的应用实践
- 正义联盟计划管理系统:udemy-heroes-demo-09
- JavaScript语法jsonpointer替代实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