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SMP启动机制:BIOS与AP处理策略与smp_init函数详解

需积分: 9 7 下载量 5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5 收藏 256KB PPT 举报
Linux启动过程在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对称多处理器)系统中有其独特之处。在SMP机器上,有两个关键角色:BSP(Bootstrapping Processor,引导处理器)和AP(Application Processor,应用处理器)。BSP负责早期的启动任务,而AP们则是在系统启动后执行实际应用的处理器。 在启动过程中,由于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不支持多线程,为避免AP干扰BSP执行BIOS代码,系统需要采取措施让AP进入中断屏蔽状态。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利用系统硬件内置的机制,如高级可编程中断控制器(APIC);二是通过BIOS程序直接控制AP状态,使它们在BIOS初始化期间保持休眠。 BIOS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初始化APIC和其他多处理器相关组件,并创建系统配置表格,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操作系统加载至关重要。BIOS完成后,通常由MBR(Master Boot Record)中的引导程序(如GRUB或LILO)将内核加载到内存中,然后执行head.S文件中的startup_32函数,最终调用start_kernel。 start_kernel函数是Linux内核的起点,它进行一系列初始化后,会调用smp_init()函数来启动其他AP。smp_init()是SMP启动的核心步骤,它负责唤醒并初始化每个AP,将系统切换到多处理器模式。在这个阶段,1号进程(通常是init进程)负责创建后续进程,并调用rest_init(),通过init()函数初始化第一个用户级进程,同时自身进入cpu_idle()状态,成为0号进程。 总结来说,Linux在SMP启动过程中,通过BSP和AP的分工,以及BIOS、APIC和中断系统的协调,确保了多处理器环境的稳定运行,并在启动过程中设置了必要的硬件和系统配置,为后续操作系统的高效执行奠定了基础。理解和掌握这些细节对于深入学习和维护SMP架构的Linux系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