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器设计深度解析:Compilers 2nd Edition

需积分: 9 5 下载量 12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9 收藏 12.28MB PDF 举报
"《编译原理》第二版是由Alfred V. Abo、Monica S. Lam、Ravi Sethi和Jeffrey D. Ullman合著的一本关于编译器设计的专业书籍,由知名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编译原理课程的经典教材,适合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学习,同时也适合技术从业者作为参考书使用。书中详细讲解了编译器设计的关键主题,如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运行时环境以及并行性和过程间分析等,并结合大量实例和参考资料,反映了编译器开发领域的最新进展。" 详细知识点说明: 1. **编译器基础概念**:编译器是将高级语言(源代码)转换为目标机器语言的软件,它理解编程语言的语法和语义,并生成可执行的机器代码。 2. **词法分析**:编译器的第一步,将源代码分解成称为“标记”(tokens)的离散单元,这些标记对应于语言的词汇结构。 3. **语法分析**:基于词法分析的结果,编译器通过解析源代码的结构来构建抽象语法树(AST),这个过程通常涉及上下文无关文法(CFG)或正则表达式。 4. **语法制导定义和语法制导翻译**:这是编译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允许根据源代码的语法结构进行特定的操作或转换,指导编译器生成目标代码。 5. **运行时环境**:编译器不仅要生成可执行代码,还要考虑运行时支持,如内存管理、错误处理和类型检查等。 6. **目标代码生成**:将中间代码转化为特定机器架构的目标代码,考虑指令集体系结构(ISA)和优化,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7. **代码优化技术**:包括局部优化(例如常量折叠、死代码消除)和全局优化(如循环展开、公共子表达式消除),目的是提升程序性能而不会改变其行为。 8. **并行性检测**:在编译过程中寻找和利用并行性,如数据并行和任务并行,以适应多核处理器和分布式系统。 9. **过程间分析技术**:涉及对程序中不同函数或模块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用于优化跨函数的数据流和控制流。 10. **系统及参考文献**:书中提供的大量文献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研究每个主题,理解实际应用和最新研究。 此书第二版更新了编译器领域的最新发展,对于学习编译原理的学者和专业人士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资源,它不仅提供理论知识,还包含实践案例,有助于提升读者在编译器设计和实现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