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主机实现:从指令系统到逻辑设计

需积分: 9 4 下载量 11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22 收藏 153KB DOC 举报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简单主机的实现)"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程设计中,构建一个简单主机是一项重要的实践任务。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并制定指令系统,它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交互的基础。在这个设计中,我们关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基本字长:基于给定的存储器容量256*8位,基本字长被设定为8位。这意味着每次处理的数据单元是8位宽,这对于小型系统来说是常见的选择。 2. 指令格式:设计了单字长和双字长指令。在双字长指令中,第二字节通常用于存放操作数或其地址。指令格式划分为操作码(OP)部分、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操作码占用4位,允许最多定义16种不同的指令。 3. 指令类型:系统支持单操作数、双操作数以及无操作数指令。数据的传送是以8位为单位进行,涵盖了从寄存器到寄存器,寄存器到内存,以及内存到寄存器的传输。 4. 寻址方式:为了简化设计,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采用了不同的寻址方式。例如,源操作数可以是寄存器R0或R1,立即数(I),或者直接地址(D)。同样,目的操作数通常为R1。这些寻址方式提供了灵活性,同时降低了硬件实现的复杂性。 在确定总体结构时,我们考虑了以下组件: 1. 寄存器:包括两个通用寄存器R0和R1,每个都是8位;一个8位的指令寄存器IR;一个8位的程序计数器PC;以及一个8位的地址寄存器MAR。这些寄存器在执行指令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2. 加法器:选择了8位带串行进位的加法器,用于执行算术运算。 3. 选择器:A选择器接收来自RAM的读出数据和R0寄存器的数据,而B选择器接收PC和R1的数据,它们共同决定了数据的流向。 4. 数据通路:设计了一个基于总线的数据通路,以CPU为中心,确保信息能沿着预定路径流动,如取指令、执行指令和写回结果。 逻辑设计阶段,我们关注各个部件的详细电路设计和它们之间的连接。例如,加法器通常由全加器组成,用于执行加法运算。其他部件如控制单元、ALU(算术逻辑单元)等也会进行相应的逻辑设计,以确保指令能够正确执行。 总体结构的框图虽然没有直接给出,但可以想象它会包含上述所有组件,并通过控制信号协调它们的动作,以实现指令的取指、译码、执行和存储结果等一系列操作。 这个课程设计项目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硬件设计和系统集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