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赵卫东博士:银行信用卡欺诈与拖欠数据分析实战

需积分: 50 29 下载量 16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5 6 收藏 23.47MB PPTX 举报
本章节深入探讨了数据挖掘在银行信用卡业务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是针对欺诈与拖欠行为的案例分析。由复旦大学赵卫东博士主讲,该案例基于某银行的大量信用卡数据,旨在揭示影响用户信用等级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预防和控制信用卡业务中的风险。 首先,章节关注客户信用等级的影响因素,这包括但不限于客户的个人信息(如年龄、收入、职业等)、信用卡申请数据(如申请历史、信用评分)以及消费行为(如还款记录、消费金额)。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构建出信用等级评估模型,帮助银行区分不同级别的信用风险。 在数据预处理阶段,通过合并"申请客户信息"和"客户信用记录",并剔除重复和无关变量(如冗余的信用等级或标识用户身份的信息),确保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于空值处理,通过填充或标记未通过客户来避免缺失值对模型的影响。 接着,研究了信用卡申请成功的预测因素,采用线性支持向量机(SVM)和逻辑回归模型来评估申请者资格,找出决定申请成功率的关键变量。通过重新分类申请结果,银行能够更精确地确定哪些申请人可能面临欺诈风险。 针对信用卡欺诈问题,本章介绍了多种欺诈检测模型,如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基于判别分析的模型和基于分类算法(如决策树、回归分析)的模型。这些模型通过分析欺诈人口的属性统计,如年龄、性别、地理位置等,以及逾期还款、消费历史等特征,来识别潜在的欺诈行为。 此外,还探讨了逾期还款客户的特征分析,运用决策树和回归分析方法,以及基于客户消费历史的聚类分析,进一步揭示逾期行为的规律。通过对客户进行细分,银行能更好地理解不同群体的风险偏好和行为模式,以便实施更精准的风险管理策略。 这一章通过具体的数据挖掘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升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控能力,减少欺诈和拖欠,从而保护银行利益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这对于金融机构理解和优化信用评估、客户管理和风险控制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