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asticsearch数据写入与恢复机制解析

需积分: 20 21 下载量 10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1.01MB PPT 举报
"本文介绍了Elasticsearch(ES)的数据写入原理和恢复机制,以及其相对于传统分布式的优势和适用场景。Elasticsearch是一个分布式实时文件存储和搜索系统,能够处理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文章详细阐述了ES的数据写入流程,包括数据缓冲、segment文件的生成、translog日志的使用以及数据恢复过程中的fsync和flush操作。此外,还探讨了Lucene作为Elasticsearch的基础,其倒排索引的概念以及全文检索的工作原理。" Elasticsearch的数据写入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1. 数据首先被写入内存中的buffer缓冲区,同时记录到translog日志文件中,以确保数据持久化。 2. 每隔一秒钟,buffer中的数据会被整理成一个新的segment文件,写入操作系统缓存(os cache),并开放给搜索使用。此时,buffer被清空,准备接收新的写入数据。 3.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新的segment不断生成,translog中的数据逐渐累积。 4. 当translog达到一定大小时,会触发commit操作。这包括: - 所有buffer中的数据被写入新segment并放入os cache。 - buffer清空。 - 写入一个commit point到磁盘,记录当前所有index segment的信息。 - 文件系统缓存中的所有index segment file被强制刷到磁盘上。 - 现有的translog清空,创建新的translog。 数据恢复依赖于translog和commit point。默认情况下,Elasticsearch会定期进行flush操作,将数据从buffer写入segment并清空translog。此外,translog每隔5秒会被fsync到磁盘,确保primary shard和replica shard同步后,操作才被视为成功。为了优化性能,可以通过设置"index.translog.durability"为"async",并调整"sync_interval"来异步fsync translog。 Elasticsearch相比传统分布式搜索的优势在于它的分布式特性,能够轻松扩展到大规模集群,处理PB级别的数据。适用场景广泛,例如StackOverflow的问答搜索、GitHub的代码搜索等。Elasticsearch不仅能进行全文检索,还能进行结构化检索和数据分析,是现代大数据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