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入门:异或运算符∧详解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2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5.67MB PPT 举报
"本文介绍了C语言中的“异或”运算符(∧)以及C语言的基本特点、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在C语言中,“异或”运算符(∧)是一种二元运算符,它用于对两个操作数进行逻辑运算。异或运算符遵循以下规则:当两个操作数的二进制位相同,结果为0;当它们的二进制位不同时,结果为1。以八进制为例,071(二进制为1110001)与052(二进制为101010)进行异或运算,会得到023(二进制为0010011)。具体来说,异或运算的运算规则可以表示为: - 0 ∧ 0 = 0 - 0 ∧ 1 = 1 - 1 ∧ 0 = 1 - 1 ∧ 1 = 0 C语言起源于1970年代,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Dennis M. Ritchie在B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B语言最初被用于编写UNIX操作系统,但因为过于简单且缺乏数据类型而受到限制。C语言的出现弥补了这些不足,它具有更丰富的数据类型和结构,同时保持了对硬件的接近性,这使得C语言能够编写出高效且可移植的代码。1978年,《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一书的出版,由Brian W. Kernighan和Dennis M. Ritchie合著,奠定了C语言的标准基础,这本书通常被称为K&R。 随着C语言的普及,1983年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NSI)制定了ANSIC标准,进一步促进了C语言的规范化。接着,199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接受了ANSIC作为ISO C标准(ISO 9899-1990)。此后,C语言经历了多次修订和扩展,如1994年的ISO C标准修订,以及现代C语言编译器通常基于的ANSI C标准。 使用C语言时,需要注意不同版本的编译系统可能在语言功能和语法规则上存在细微差异。因此,理解所使用的C语言编译系统的特性至关重要,这通常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手册来完成。本书的讲解主要基于ANSIC标准,为学习者提供了C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