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静脉识别:生物认证新趋势,独特优势与广阔应用

0 下载量 15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0 收藏 335KB PDF 举报
手静脉身份识别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其核心原理是通过红外成像捕捉人手背的静脉网络来确认个体身份。这项技术起源于1983年,由Joseph Rice在研究红外条形码技术时提出,最初称为Veincheck。尽管起初柯达公司对此技术持怀疑态度,但Rice随后获得了首个专利,并尝试将它应用到安防领域。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技术的可靠性和特异性上。1991年至1993年间,P. MacGregor、R. Welford等人通过发表论文,进一步阐述了Veincheck的原理,强调了手背静脉的独特性作为身份验证的强大工具。由于早期技术条件限制,图像质量不高,但研究结果显示出积极的潜在价值。 澳大利亚的研究者在90年代中期也加入了这一领域,如A.J. MeIlint等人的工作,他们探索了热成像在手背血管特征识别中的应用。这项技术的优点逐渐被人们认识,包括社会接受度高、不易被复制(因为静脉结构复杂且独特)、难以被伪造或损坏、没有健康风险,以及成本效益好、识别速度快且稳定性优于签名和声纹等其他行为生物特征。 尽管初期BTG并未充分认识到其商业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Eugene Sweeney等人的文章进一步强调了Veincheck技术的优越性,特别是其社会可接受性和隐私保护特性。这些优点使得手静脉识别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在金融、医疗、安全控制等领域找到了广泛应用的场景。 手静脉身份识别技术凭借其独特的生物特征、高度的准确性和较低的侵入性,正在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识别手段,预计在未来将有更广泛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性能和用户体验将进一步提升,有望成为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