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地址子网划分示例:从255.255.0.0到IPv4网络结构详解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19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1.71MB PPT 举报
在本篇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中,主要讨论了B类地址的子网划分以及相关的网络概念和技术。首先,我们了解到B类地址在网络设计中通常用于大型网络,其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255.0.0。这种掩码表示前两段的比特用于标识网络,后两段用于标识子网和主机。例如,当子网掩码为255.255.0.0时,一个B类网络可以划分为2^16(即64)个子网。这是因为前24位作为网络地址,剩下的8位留给主机地址。 接着,提到了C类网络的子网掩码255.255.255.224,这是一个特殊的子网掩码,也被称为“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这个掩码表示前26位是网络地址,剩余6位用于子网ID,这意味着每个子网可以有2^6 = 64个可用主机地址。因此,每个C类子网最多可以容纳2(网络号)+ 64(主机号)= 66个设备,但因为网络号不能分配给主机,所以实际上每个子网最多有62个可分配的主机地址。 文章还回顾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的终端计算机网络,到60年代的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如ARPAnet),再到70年代的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和90年代的网络计算时代,强调了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的重要性。此外,网络的构成和功能被详细解释,包括数据处理和数据通信,以及资源子网(包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和通信子网(负责通信控制和传输线路)的区别。 在实际网络系统中,报文交换、线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是三种常见的交换方式。报文交换不预先建立连接,适合突发性通信;线路交换则建立专用连接,延迟小但资源占用高;而分组交换结合了两者优点,数据报方式灵活但可能有乱序、重复和丢失,而虚电路方式则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这篇提纲深入浅出地介绍了B类地址子网划分、网络发展史、网络构成和通信方式,对于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原理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