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M聚类优化的RBF神经网络设计与应用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15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804KB PDF 举报
"基于PAM聚类方法的RBF神经网络设计 (2009年) - RBF神经网络中心点选择的重要性和PAM算法在优化中的应用" 文章介绍了如何运用Partitioning Around Medoids (PAM) 聚类算法来改进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神经网络的设计,以提升其性能和分类效果。RBF神经网络在各种领域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其简单的结构、强大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和快速的收敛速度。然而,选择合适的径向基函数数量、确定基函数中心及宽度是网络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这直接影响到网络的训练效率和分类准确性。 PAM算法是一种K中心点聚类方法,它在处理噪声和孤立点数据时表现得相对不敏感,并且独立于数据的输入顺序,能适应不同类型的输入数据,因此在复杂环境下的聚类任务中表现出很好的稳健性和鲁棒性。文章提出将PAM算法应用于RBF神经网络的优化训练过程中,以此来确定网络的隐层节点(即径向基函数的中心)和宽度。 具体来说,通过PAM算法可以有效地确定RBF神经网络的基函数数量,这些基函数中心作为聚类中心,同时算法也能帮助确定每个基函数的宽度。在确定了这些关键参数后,网络的输出层权值可以通过线性方程组进行计算。这种方法的一个显著优点是它能减少网络训练的时间,这对于实时或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场景尤其重要。此外,由于PAM算法对孤立点数据的低敏感性,采用此方法设计的RBF网络在处理包含异常值的数据集时,其分类性能更加稳定。 为了验证这种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者在UCI数据集上进行了分类仿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基于PAM算法设计的RBF神经网络在分类效果上表现出色,不仅减少了训练时间,而且对数据中的孤立点具有较好的处理能力。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了PAM算法在优化RBF神经网络设计中的实用性。 关键词:PAM算法、RBF神经网络、神经网络设计、中心点、宽度、分类效果、训练时间、孤立点数据 通过这篇论文,我们可以了解到PAM聚类算法在解决RBF神经网络设计难题上的潜力,特别是在处理复杂数据和提高网络效率方面。这种方法为未来神经网络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理解和改进神经网络的性能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