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i386分页与内存管理详解:地址映射与空间分布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6 6 下载量 9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03 收藏 426KB PPT 举报
Linux的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Intel x86架构下。本文将深入探讨Linux在i386保护模式下的分段与分页机制,以及如何实现线性地址空间的高效管理。 首先,让我们理解Intel x86保护模式的地址映射。在这个模式下,地址由多个字段组成:段选择子(16 bits)用于指示段,段内偏移(32 bits)指定位在段内的位置,页内偏移(12 bits)进一步定位在段内的页,而物理地址(32 bits)则是最终的物理内存地址。段描述符和段界限也起到关键作用,GDT(全局描述符表)和LDT(局部描述符表)分别存储了这些信息。 Intel x86的分段机制中,描述符索引占用13 bits,用于访问GDT或LDT中的描述符。每个段描述符包括访问特权级、段内偏移、段基地址等信息,通过组合这些信息形成线性地址。段界限(20 bits)则用于确定一个段在物理内存中的位置。 在Linux上,i386架构的分页机制更为复杂。线性地址由页目录索引(10 bits)和页表索引(10 bits)组成,同时还需要考虑页目录项(PMD)和页表项(pte)。PMD是一个指向实际页框地址的指针,PMD的索引通过地址的PMD_SHIFT计算得出。Linux的页大小可以是4KB或4MB,这会影响页目录和页表的设计。 Linux的线性地址空间分配是其存储管理的核心。总共有4GB的地址空间,其中前3GB用于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共享,用户空间地址范围从0x00000000到0xBFFFFFFF,而内核空间则从0xC0000000开始。为了提高效率,用户空间的页目录项在0x00000000到0x7FFFFFFF这一部分,后四分之一指向内核空间的页目录,这样只有在发生page_fault时才进行同步,以减少同步开销。 线性地址空间的分布还包括内存映射区域,如文件映射、共享库、内核代码/数据/堆栈等。内存映射允许应用程序直接操作文件内容,从而提供了高效的数据交换。此外,系统还保留了一部分特定的映射区域,例如系统保留区,以供内核使用特殊功能。 总结来说,Linux的存储管理涉及地址空间的划分、内存管理接口、页表和描述符的使用,以及复杂的线性地址空间分配策略。理解这些概念对于开发人员在Linux平台上进行高效的程序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