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路由选择:分层次协议与RIP的收敛

需积分: 15 1 下载量 17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891KB PPT 举报
"这篇资料主要讨论了路由表的建立过程以及相关的路由选择协议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的网络层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理想的路由算法、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和自治系统(AS)的概念,同时提到了静态和动态路由选择策略在适应网络变化中的角色。" 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表的建立是一个关键过程,它决定了数据包如何从源节点传递到目标节点。在初始阶段,每个路由器只知道与其直接相连的网络的信息,距离定义为1。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与相邻路由器交换和更新路由信息,路由器逐渐获得到达自治系统内任何网络的最短路径和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RIP协议因其较快的收敛过程而受到关注,意味着所有节点都能快速获得准确的路由选择信息。 路由选择协议的设计需满足多个标准,包括正确性、完整性、自适应性、稳定性和公平性。算法应该能够根据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的变化进行调整,并在多种因素(如链路长度、数据率、传播时延等)下找到一个相对最佳的路径。代价是衡量路由优劣的重要指标,它可以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由于网络环境的动态性,路由选择策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路由简单且开销小,但无法应对网络状态变化;动态路由则能够适应变化,但实现复杂且开销较大。 因特网采用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来解决大规模网络带来的挑战。通过将网络划分为自治系统,每个AS可以自主选择内部的路由选择协议,同时保持与外部的连接。自治系统内的所有路由器必须连通,确保网络的可达性。自治系统之间的通信则由边界网关协议(BGP)等外部网关协议处理,而内部的通信则由内部网关协议(IGP)如RIP、OSPF或EIGRP等管理。 路由选择协议的选取对网络性能至关重要,需要在效率、灵活性和成本之间取得平衡。理想情况下,路由选择应接近最优,但实际中“最佳”往往是相对的,取决于特定需求和网络条件。因此,路由选择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到网络中所有节点的协调工作,并且需要不断地适应变化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