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显示器控制方式与数据传输

需积分: 34 11 下载量 11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4.81MB PPT 举报
"显示器显示控制方式-单片机原理教程" 在单片机技术中,显示器的显示控制方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教程主要涵盖了显示器的三种主要控制方式,即静态显示、动态显示和数据传送方式,并介绍了单片机在这些方面的应用。 1. 显示器显示方式 - 静态显示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每位的段码线通过一个8位的锁存器与之相连。一旦显示字符确定,锁存器会保持相应的段码输出不变,确保显示稳定。这种方式适合于显示字符较少且需要长时间稳定显示的场景。 - 动态显示方式:动态显示利用多路复用技术,所有位的段码线并联在一起,由单片机的一个8位I/O口控制。通过扫描工作方式,每次只有一位的位选线被选通来显示字符,其他位则熄灭。这种方式节省了I/O口资源,但需要快速切换以保证视觉上的连续性,适用于显示字符较多的情况。 2. 数据传送方式 - 并行传送:并行传送是指单片机一次性将所有数据的每一位同时传送到显示器,效率高但需要更多的数据线。 - 串行传送:串行传送则是逐位进行数据传输,通常需要较少的数据线,但传输速度相对较慢,适合于I/O口资源有限的场合。 3. 显示数据方式 - 译码方式:在显示器接口带有译码器的情况下,单片机会发送二进制代码,译码器将其转换为对应的段码,简化了单片机的处理负担。 - 非译码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单片机需要直接提供段码给显示器,对单片机的处理能力要求较高。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编程、应用以及系统设计方法。课程内容不仅包括单片机的结构特点,如微处理器、存储器、总线、I/O接口,还涉及其发展历史、常用系列介绍和各种领域的应用案例。通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和运用单片机进行实际系统设计。 单片机有两大基本结构形式,即普林斯顿结构和哈佛结构。普林斯顿结构中程序和数据共用存储空间,而哈佛结构将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分开,各自独立寻址。例如,Intel的MCS-51和80C51系列单片机就采用了哈佛结构,这种结构在现代单片机中较为常见。此外,单片机的CPU通常具备额外的控制功能,如位处理、中断处理等,以满足嵌入式系统的需求。 本教程是学习单片机控制显示器技术以及单片机基础理论的宝贵资源,涵盖了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的各个方面,对于希望深入了解和使用单片机的人员来说非常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