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实现的十大排序算法详解及复杂度分析

需积分: 10 4 下载量 7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收藏 773KB PDF 举报
本文档主要介绍了十大常用的排序算法,这些算法被分为两类:非线性时间比较类排序和线性时间非比较类排序。非线性时间比较类排序,如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它们基于比较元素间的大小关系,时间复杂度通常在最坏情况下达到O(n^2)或以上。线性时间非比较类排序包括计数排序、桶排序和基数排序,这类排序不依赖于元素之间的比较,而是利用特定的数据特性实现,可以在理想情况下达到线性时间复杂度。 1. 冒泡排序: - 算法步骤:从头到尾遍历数组,每次比较相邻元素,如果逆序则交换。重复此过程直到数组完全排序。 - 最佳情况(已排序数组):O(n),一次遍历即可确定无须交换。 - 最差情况(逆序数组):O(n^2),需要最多轮次的比较和交换。 - 平均时间复杂度:O(n^2)。 - 空间复杂度:O(1),只需要常数级额外空间。 - 优化版:引入标记,如果一趟排序未发生交换,说明数组已排序,可提前结束。 2. 其他排序算法: - 选择排序:每次都选择剩余部分中的最小(或最大)元素放到已排序部分的末尾。 - 插入排序:将每个元素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正确位置。 - 希尔排序:通过间隔序列对数据分组,再分别进行插入排序。 - 归并排序:采用分治策略,将数组不断二分,然后合并。 - 快速排序:选取一个基准值,通过分区操作将数组分为两部分,递归处理。 - 堆排序:利用堆数据结构实现,通过调整堆保持最大(或最小)元素在堆顶。 - 计数排序、桶排序和基数排序:根据特定条件,如元素的取值范围,进行计数或分配到桶中,适用于特定数据分布的情况,时间复杂度可以达到线性。 文档详细列举了每种算法的步骤、优化方法以及它们在不同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分析。这些排序算法在实际编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征对于高效解决排序问题至关重要。掌握这些基础排序算法是数据结构和算法学习的基础,也是提升编程技能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