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无线局域网MAC协议性能分析

需积分: 10 3 下载量 17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收藏 364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深入探讨了802.11无线局域网的MAC(媒体访问控制)协议,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作者陶丽详细介绍了两种接入模式——分布控制方式(DCF)和集中控制方式(PCF),并利用OPNET仿真工具对比了这两种方式在吞吐量和延迟等方面的性能差异,旨在为实际网络操作提供指导。" 在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中,802.11标准扮演着核心角色,尤其在无线通信领域。有线局域网由于其对物理媒介的依赖和局限性,相比之下,WLAN利用无线信号提供了更灵活的连接方案,如通过无线路由器或AP实现网络覆盖。论文首先指出WLAN的优势,包括简化布线、提高网络的可移动性等。 MAC协议是局域网通信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设备如何共享有限的无线介质。802.11标准定义了两种主要的MAC接入策略:分布式控制功能(DCF)和点协调功能(PCF)。DCF基于载波监听多址/冲突避免(CSMA/CA)原理,是一种去中心化的通信方式。当介质空闲时,设备可以直接传输;而在介质忙碌时,设备会进行随机后退,避免冲突。此外,DCF还引入了RTS/CTS机制来缓解隐藏终端问题,通过短帧交换确保信道的可用性。 另一方面,PCF是一种集中控制方式,由一个点协调器(Point Coordinator, PC)管理信道的访问,以提高效率和减少冲突。这种模式适合于需要优先级或服务质量保证的场景。 论文通过OPNET仿真平台对DCF和PCF进行了实验,分析了它们在网络性能上的表现,比如吞吐量(表示网络能传输数据的能力)和延迟(数据从发送到接收所需的时间)。这些结果对于优化网络配置和理解不同场景下应选用哪种接入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这篇论文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802.11无线局域网MAC协议的窗口,揭示了DCF和PCF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网络环境中的性能差异,对于网络设计和优化具有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