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LL(k)与LR(k)文法的关系及其应用
需积分: 32 2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6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LL(k)文法与LR(k)文法的关系、编译原理课程介绍、教学内容与设计、编译器工作流程"
在编译原理中,LL(k)和LR(k)文法是两种重要的形式语法,它们都用于描述编程语言的结构。标题指出“LL(k)文法都是LR(k)文法”,这意味着任何可以被LL(k)解析器处理的文法,理论上也可以由LR(k)解析器处理。LL(k)文法是从左到右扫描输入,同时最多向前看k个符号来决定下一步的动作,而LR(k)文法是从左到右扫描,同时维持一个k项的栈来帮助解析。尽管LL(k)文法通常更容易理解,但某些文法可能更适合用LR(k)解析,特别是当涉及到更复杂的语法结构时。
描述中提到了非LR结构的例子,如文法L={wwR | w∈{a,b}*},并给出了文法规则G[S]: S→aSa | bSb | ε。这个例子展示了一个不是LR文法的情况,因为它的解析可能产生移进-归约冲突或归约-归约冲突,这在构造LR分析表时是不允许的。此外,描述还提到LR(k)分析表的构造手工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对于复杂语言如Pascal的LR(1)分析表,需要大量的状态。因此,尽管构造困难,但由于有专门的软件工具支持,LR分析在实际编译器设计中仍然广泛应用。
编译原理是一门涵盖设计和构建编程语言编译程序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课程内容包括编译器的基本结构、高级语言的语法描述、词法分析、语法分析技术、语法制导翻译、存储分配、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教学设计强调自顶向下、问题驱动的方法,通过课程设计构建应用平台,辅以实验和大量练习,确保学生能够前后关联地理解和掌握编译器的各个阶段。
在编译过程概述中,编译器的工作被分解为多个阶段,包括词法分析(识别单词)、语法分析(检查句子结构)、语义分析(理解程序意义)、代码优化(提升程序效率)和目标代码生成(转换为机器可执行的形式)。这个过程类似于自然语言翻译,从源代码到目标代码的转化需要经过一系列转换和处理。
LL(k)和LR(k)文法是编译器设计中的关键技术,而编译原理课程则系统地教授了编译器构造的全过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够理解和构建高效的编译工具。
2014-01-14 上传
2017-11-06 上传
2017-04-16 上传
2024-10-30 上传
2024-11-04 上传
2023-06-07 上传
2024-11-04 上传
2023-04-25 上传
2024-10-30 上传
我欲横行向天笑
- 粉丝: 31
- 资源: 2万+
最新资源
- MATLAB实现小波阈值去噪:Visushrink硬软算法对比
- 易语言实现画板图像缩放功能教程
- 大模型推荐系统: 优化算法与模型压缩技术
- Stancy: 静态文件驱动的简单RESTful API与前端框架集成
- 掌握Java全文搜索:深入Apache Lucene开源系统
- 19计应19田超的Python7-1试题整理
- 易语言实现多线程网络时间同步源码解析
- 人工智能大模型学习与实践指南
- 掌握Markdown:从基础到高级技巧解析
- JS-PizzaStore: JS应用程序模拟披萨递送服务
- CAMV开源XML编辑器:编辑、验证、设计及架构工具集
- 医学免疫学情景化自动生成考题系统
- 易语言实现多语言界面编程教程
- MATLAB实现16种回归算法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
- ***内容构建指南:深入HTML与LaTeX
- Python实现维基百科“历史上的今天”数据抓取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