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盒测试实战:决策表与因果图在付款程序中的应用

需积分: 44 44 下载量 17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4 收藏 151KB DOC 举报
在本次实验中,学生将学习和实践黑盒测试的经典方法,包括决策表法和因果图法,以设计和验证一个付款程序的功能。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通过这两种测试用例设计技术来确保软件功能的正确性。 首先,决策表法是核心部分。实验要求针对一个特定的付款程序设计测试用例,该程序根据顾客身份(会员或普通顾客)和购物金额的不同,提供不同的折扣策略。学生需要构建决策表,列出行为主体(条件桩)如顾客身份和购物金额的条件,以及相应的结果(动作桩)如打折比例。在这个例子中,条件桩包括C1(会员顾客)、C2(普通顾客)、C3(购物金额小于100)、C4(购物金额大于等于100)、C5(购物金额小于1000)、C6(购物金额大于等于1000),动作桩则对应不同的折扣策略。通过填充条件项和动作项,形成完整的决策表,并进行化简,以便更清晰地表示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和结果。 决策表法的关键在于规则的逻辑结构,通过分析业务规则,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判断条件。在这个例子中,学生需确定顾客折扣条件的组合,如顾客为会员时,根据购物金额的不同打折情况。最终简化后的决策表展示了不同情况下的实际付款金额。 其次,因果图法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用于描述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因果关系。虽然实验并未明确提及如何运用因果图,但理论上,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输入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设计出更全面的测试用例。因果图通常会展示每个输入变量(原因)如何导致输出(结果)的变化,对于这个付款程序,学生可以尝试绘制购物金额和顾客身份如何影响最终折扣率的因果关系图。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设计测试用例,还要执行这些用例,观察程序的实际运行结果,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是否符合预期。最后,编写实验报告,总结所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以及测试结果的评估,以此加深对黑盒测试概念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这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黑盒测试的决策表法和因果图法,并将其应用于软件测试中,确保软件功能的正确性和健壮性。通过这样的实践经验,学生可以提升问题分析、逻辑思维和文档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