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轮机引水部分优化设计:提高效率与减小尺寸的新方法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4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257KB PDF 举报
"不完全蜗壳水轮机引水部分的实用优化设计 (1999年)" 这篇论文探讨了不完全蜗壳水轮机引水部分的优化设计方法,主要针对水轮机性能和平面尺寸的改进。传统设计通常基于简化的计算和经验,存在诸多不足。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工程实际应用的优化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深入的流动分析和优化计算,对进水流道、蜗壳的蜗形部分以及固定和活动导叶的叶栅进行精细化设计。 首先,对于蜗形部分的设计,不再简单地假设速度矩为常数,而是允许固定导叶的形状沿圆周变化,以更好地适应进水流道的来流条件。这有助于改善水流分布,减少流动阻力和水力损失。此外,固定导叶与活动导叶的相对位置不是固定的,而是通过优化计算来确定,以确保两者间的流场协调,进一步提高水轮机效率。 论文指出,传统设计忽视了进水流道形状对非蜗形部分流态的影响,且在蜗壳设计中,按照速度矩恒定的假设可能导致蜗壳尾部速度过大,增加水力损失或增大平面尺寸。同时,固定导叶的进口安放角通常依赖于统计规律,而非根据实际流动情况,而活动导叶的对称设计也不利于最优流场的形成。 为了改进这些不足,作者提出分段优化策略,分别对进水流道、蜗形部分和双排叶栅进行独立的流动分析,然后结合优化算法调整各部分参数。这种方法虽然不如整体优化那样理想,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更为可行,可以显著提升水轮机效率,或者在保持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减小水轮机的平面尺寸。 通过实验验证,这种优化设计方法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它不仅能够提高水轮机的工作效率,还能在设计阶段控制水轮机的结构尺寸,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对于水力发电站的建设和运行,这样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技术意义。 关键词:水轮机,引水部分,优化设计,进水流道,蜗壳,固定导叶,活动导叶 分类号:TK730 这篇文章出自《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39卷第11期,作者包括钱涵欣、郭齐胜和林汝长,他们分别来自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和装甲兵工程学院。文章的研究对于水轮机设计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参考价值,为提升水轮机性能和设计效率提供了新的途径。